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视诊观察甲状腺大小等,触诊了解结节情况)、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自身抗体检测等)、影像学检查(超声、核素扫描、CT和MRI等)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鉴别结节良恶性,儿童和妊娠期女性检查需谨慎)
一、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对称性等。一般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可呈弥漫性肿大或可触及结节,注意颈部有无肿胀、有无异常隆起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甲状腺发育情况与同龄人对比有无异常;成年女性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甲状腺可能有生理性变化,检查时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2.触诊:触诊可了解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医生用双手触诊甲状腺,判断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例如,若结节质地较硬、活动度差且与周围组织粘连,需警惕恶性可能,但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结节良性比例相对较高;对于有长期高碘或低碘摄入史的人群,甲状腺触诊表现可能有差异。
二、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功能测定
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多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若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则相应激素水平异常。如合并甲亢时,T3、FT3可升高,T4、FT4也可能升高,TSH降低;若合并甲减,T3、FT4可降低,TSH升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甲状腺功能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有差异,儿童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正常范围判断;妊娠期女性甲状腺功能也有其特殊的变化范围,检查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促甲状腺激素(TSH):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的敏感指标,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TSH一般在甲状腺功能正常时处于正常范围,当出现功能异常时相应变化。
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POAb):检测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TPO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有助于判断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等。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中,这两种抗体常呈阳性。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B超:是结节性甲状腺肿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血流情况等。根据结节的超声表现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风险,如低回声结节、微钙化、边界不清、纵横比大于1等超声特征提示恶性可能,但儿童甲状腺结节超声表现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对于妊娠期女性,超声检查相对安全,是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重要手段。
2.核素扫描
甲状腺核素显像:可判断结节是否有功能,分为热结节、温结节和冷结节。热结节多为良性,冷结节有一定恶性可能,但不能单纯依据冷结节判定为恶性,还需结合其他检查。对于儿童和妊娠期女性,核素扫描因涉及放射性,需严格掌握适应证,谨慎选择。
3.CT和MRI检查
CT:对于评估甲状腺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与气管、食管、颈部大血管等的毗邻关系有一定价值,尤其适用于结节较大、怀疑有周围组织侵犯的情况。但一般不作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首选检查。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在显示甲状腺结节与周围组织关系方面有一定优势,也可用于评估结节的血供等情况,同样不是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常规首选检查方法。
四、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
1.通过细针穿刺甲状腺结节,获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是鉴别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对于超声提示可疑恶性的结节,可考虑行FNAC。但在儿童中,FNAC的操作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风险与收益;对于妊娠期女性,若考虑行FNAC,需与患者充分沟通,权衡对胎儿的影响等因素。通过FNAC可以明确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若为恶性则需进一步处理,良性结节可根据情况定期随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