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proBNP偏低可见于部分健康人群尤其是体质较好无心血管高危因素者、不同年龄段人群,非心衰的其他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也可能致其偏低,心衰诊断不能solely依靠该指标,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脏超声等,老年人心衰表现不典型诊断要细致,儿童心衰诊断重心脏超声及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综合评估。
一、瑞脑利肽钠肽前体(NT-proBNP)的基本概况
NT-pro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含108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在心室受到牵张或压力负荷增加时被裂解为NT-proBNP和脑利钠肽(BNP),其正常参考范围因检测方法不同略有差异,一般成人正常参考值<125pg/ml。它主要用于心衰的辅助诊断,但NT-proBNP偏低并非一定意味着心衰。
二、NT-proBNP偏低的多种可能情况
(一)健康人群情况
1.普通健康个体:部分健康人群尤其是体质较好、无心血管相关高危因素的人群,其NT-proBNP水平可能本身处于偏低状态,这属于正常生理变异情况,不能仅据此判定为心衰。例如一些经常进行适度体育锻炼、生活方式健康的年轻人,NT-proBNP可能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身体并无心衰相关异常表现。
2.特殊年龄段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肌细胞功能等有一定衰退,部分老年人NT-proBNP基础水平偏低,但这并不等同于心衰。需结合老年人的临床症状、心脏超声等检查综合判断,若老年人无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心衰典型症状,心脏超声等检查也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仅NT-proBNP偏低不能诊断心衰。
儿童:儿童的NT-proBNP正常参考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心衰的诊断不能单纯依据NT-proBNP偏低来排除,需依据儿童的心脏超声等儿科专用检查以及临床症状等综合评估。比如儿童时期心脏结构和功能处于发育阶段,其NT-proBNP水平变化特点与成人不同,不能用成人的NT-proBNP参考范围简单套用于儿童来判断是否心衰。
(二)非心衰的疾病情况
1.其他心血管疾病:某些非心衰的心血管疾病,如单纯的心律失常等,可能对NT-proBNP水平影响较小,使其处于偏低状态。但需注意,这些疾病也可能伴随心脏功能的一定改变,仍需结合具体病情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2.内分泌疾病: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可能影响机体的代谢等状况,但一般对NT-proBNP水平影响不直接导致其明显升高或降低,可能出现NT-proBNP偏低情况,但这与心衰并无直接关联,需通过内分泌相关检查及心脏相关检查来明确区分。
三、心衰诊断的综合评估
心衰的诊断不能solely依靠NT-proBNP这一指标,还需结合多方面因素。临床症状方面,心衰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乏力、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等症状;体征上可能有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肝大等表现;心脏超声检查是重要手段,可观察心室大小、心室壁厚度、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等,如射血分数(EF)降低等是心衰的重要指标。例如,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如EF<50%),同时伴有心衰相关症状体征,才更倾向于心衰的诊断,而不能仅依据NT-proBNP偏低就判定为心衰。
四、不同人群心衰诊断的特殊考虑
(一)老年人群
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心衰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NT-proBNP水平也可能受多种因素干扰处于偏低状态。在诊断时需更加细致地询问病史,全面进行体格检查,结合多次心脏超声等检查动态评估心脏功能,避免因NT-proBNP偏低而漏诊或误诊心衰。
(二)儿童人群
儿童心衰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与成人有差异。儿童心衰诊断除关注NT-proBNP外,心脏超声检查更为关键,需依据儿童心脏超声的特定指标(如儿童各年龄段的心室大小、心功能指标正常范围等)来综合判断。同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一些先天性心脏疾病等可能导致儿童心衰,不能单纯依据NT-proBNP偏低排除儿童心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