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分局部和全身因素导致,局部因素中牙菌斑牙结石致出血可洗牙、龈下刮治,刷牙不当致出血需纠正刷牙方式;全身因素中血液系统疾病致出血要针对性治疗或补凝血因子,内分泌紊乱致出血如糖尿病需控血糖;药物因素致出血要调整药物,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口腔检查,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局部因素导致牙龈出血的治疗方法
(一)牙菌斑、牙结石引起的牙龈出血
1.洗牙(龈上洁治术):通过专业的器械去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大量研究表明,洗牙可以有效改善牙龈炎症,减少牙龈出血。一般来说,健康人群每年可考虑进行1-2次洗牙,但对于牙龈炎症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洗牙,但需根据个体牙龈状况由专业医生判断。例如,有研究显示,经过规范的龈上洁治术后,约80%以上的患者牙龈出血情况可得到明显改善。对于儿童,若存在牙菌斑、牙结石导致的牙龈出血,也应在专业牙医指导下进行洗牙,但要特别注意儿童的配合度和操作的温和性。
2.龈下刮治:如果牙菌斑、牙结石已经深入到牙龈以下的牙周袋内,就需要进行龈下刮治。它能去除牙周袋内的菌斑、牙石及炎性肉芽组织,从而消除牙龈炎症,缓解牙龈出血。对于有较深牙周袋的患者,龈下刮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临床研究发现,经过规范的龈下刮治后,约70%的患者牙龈出血症状可得到控制。
(二)刷牙方法不当引起的牙龈出血
1.纠正刷牙方式:建议使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巴氏刷牙法能有效清洁牙齿邻面、牙龈沟等部位。研究表明,正确的刷牙方法可以显著减少牙龈出血的发生。对于儿童,家长应帮助其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并监督其每天早晚正确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比如,通过对比使用巴氏刷牙法和不正确刷牙方法的儿童牙龈健康状况,发现使用巴氏刷牙法的儿童牙龈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
二、全身因素导致牙龈出血的治疗方法
(一)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牙龈出血
1.血液病的针对性治疗:如白血病患者出现牙龈出血时,需要针对白血病进行化疗等相应治疗。由于血液系统疾病较为复杂,需要血液科等多学科协作治疗。例如,对于白血病患者,经过规范的化疗等治疗后,随着血液系统异常情况的改善,牙龈出血症状也会有所缓解。对于儿童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身体耐受性和并发症的预防,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常规等指标,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补充凝血因子等:对于因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牙龈出血,如血友病患者,需要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但这类疾病的治疗需要专业的血液科医生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牙龈出血
1.糖尿病相关治疗: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易出现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需要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等综合治疗手段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研究显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牙龈炎症,减少牙龈出血。对于糖尿病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控制糖分摄入,同时选择适合儿童的运动方式,如适当的户外活动等,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三、其他因素及综合注意事项
(一)药物因素引起的牙龈出血
1.调整药物:某些药物如抗凝剂等可能导致牙龈出血。如果怀疑是药物引起的牙龈出血,需要在医生评估下调整药物。例如,对于正在服用抗凝剂且出现牙龈出血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权衡继续使用抗凝剂的必要性和调整药物的可能性,但调整药物必须由专业医生谨慎进行,因为涉及到患者基础疾病的控制等多方面因素。
(二)日常口腔护理与预防
1.保持口腔清洁:除了正确刷牙外,还可使用牙线、漱口水等辅助清洁口腔。使用含氟漱口水可以帮助预防龋齿和牙龈炎症,从而减少牙龈出血的发生。对于儿童,可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漱口水,但要注意避免儿童误吞。一般建议儿童在能够正确漱口且不会误吞的年龄阶段(通常4岁以上),在家长监督下使用儿童漱口水。
2.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并及时处理。对于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更要增加口腔检查的频率,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口腔健康,而口腔健康问题也可能反馈影响全身疾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