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牙龈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和其他因素。局部因素有牙龈炎、牙结石、不良修复体;全身因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其他全身性疾病;其他因素有刷牙方式不当、饮食习惯。经常出现牙龈出血需及时就诊,同时要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特殊人群更要关注口腔健康。
一、局部因素导致早上起来牙龈出血
1.牙龈炎: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会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炎症使得牙龈组织变得脆弱,早上刷牙或轻微触碰时就容易出血。研究表明,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群牙龈炎的患病率较高,牙菌斑中的细菌会产生有害物质,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不使用牙线清洁口腔的人,更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层都可能患病,青少年由于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若口腔卫生不佳,也易患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成年人中,吸烟、患有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牙龈炎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
2.牙结石:牙结石是牙菌斑钙化后形成的坚硬物质,它会不断刺激牙龈,引起牙龈的炎症和出血。牙结石的存在会破坏牙龈与牙齿之间的正常附着关系,使得牙龈沟加深,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从而导致早上起来牙龈出血。牙结石的形成与口腔卫生习惯密切相关,长期不清洁口腔的人,牙菌斑更容易钙化形成牙结石。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牙结石的形成速度可能不同,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口腔自洁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牙结石形成的风险相对增加。
3.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如果与牙龈组织贴合不紧密,会对牙龈造成持续的机械刺激,导致牙龈发炎、出血。比如,假牙的边缘不光滑,长期摩擦牙龈,就会引起牙龈的损伤和出血。不同人群佩戴修复体的情况不同,中老年人佩戴假牙的概率相对较高,在选择假牙时需要特别注意其适配性;年轻人如果因牙齿缺失等情况佩戴修复体,也需要定期检查修复体与牙龈的贴合情况。
二、全身因素导致早上起来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会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使得血液凝固能力下降,容易引起牙龈出血。血液系统疾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白血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有一定的发病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发生于不同年龄阶段。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除了牙龈出血外,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等。
2.内分泌紊乱: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牙龈炎症和出血。另外,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内的细菌更容易滋生,同时高血糖环境也不利于牙龈组织的修复,容易出现牙龈出血。孕期女性一般在妊娠中期和后期较易出现这种情况,而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只要血糖控制不理想,都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
3.其他全身性疾病:像肝硬化、肾衰竭等疾病,会影响肝脏和肾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体内毒素排泄障碍,进而引起牙龈出血。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凝血功能受到影响;肾衰竭患者体内的毒素堆积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凝血过程。这些全身性疾病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肝硬化多见于有长期饮酒史、患有病毒性肝炎等人群,肾衰竭则可发生于各种肾脏疾病的终末期。
三、其他因素导致早上起来牙龈出血
1.刷牙方式不当:使用硬毛牙刷、刷牙力度过大等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会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出血。比如,横向刷牙会破坏牙龈乳头,使牙龈退缩,更容易引起出血。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刷牙方式可能存在差异,青少年可能由于缺乏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刷牙方式不当的情况较为常见;成年人中也有很多人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饮食习惯:长期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会影响牙龈的健康。维生素C是维持牙龈正常健康的重要营养素,缺乏时牙龈容易变得脆弱,容易出血。一些挑食、偏食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出现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情况。此外,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牙龈,加重牙龈的炎症,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吸烟者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可能因为吸烟对口腔健康的不良影响而出现牙龈出血问题。
如果早上起来经常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口腔科就诊,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和全身健康评估,以明确具体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对于预防牙龈出血也非常重要。对于特殊人群,如孕期女性、患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等,更要特别关注口腔健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口腔问题,以保障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