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及并发症处理。术前需评估全身和眼部情况并做清洁等准备;手术有表面麻醉、球后或球周麻醉,不同类型手术操作不同;术后要进行眼部和全身护理;常见并发症有感染、滤过泡相关并发症、出血等,特殊人群并发症处理有特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全身情况:需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一般收缩压不宜高于160mmHg,舒张压不宜高于100mmHg;糖尿病患者则要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尽量控制在7.8mmol/L以下,以降低手术风险。不同年龄患者的身体耐受能力不同,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和全身健康状态,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心肺功能等多方面因素。
眼部情况:详细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情况、眼底等。眼压过高会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风险,需通过药物等方法将眼压控制在合适范围。前房深度和房角情况对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例如房角关闭范围广的患者可能更适合小梁切除术等术式。
2.术前准备工作
眼部清洁:术前3天开始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天3-4次,以减少眼部细菌数量,预防术后感染。
其他准备:术前需进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手术的目的、过程、可能的并发症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二、手术过程
1.麻醉方式
表面麻醉:对于一些简单的青光眼手术,如周边虹膜切除术等,可采用表面麻醉,常用的表面麻醉剂有丙美卡因滴眼液等。通过滴入眼内,使角膜表面神经麻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基本无痛觉,但能保持清醒。
球后或球周麻醉:对于复杂的青光眼手术,如小梁切除术等,多采用球后或球周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球后或球周的眶内组织,使眼球周围的神经被麻醉,患者眼球运动受限,但能配合手术操作。
2.不同类型青光眼手术操作要点
周边虹膜切除术
首先,用开睑器开睑,暴露眼球。然后,在角膜缘做一个小切口,通过显微手术器械将周边虹膜组织切除一部分,一般切除范围约为1/4-1/2个象限的周边虹膜。这样可以使前后房沟通,降低眼压。手术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晶状体等眼部结构。
小梁切除术
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分离结膜下组织,暴露巩膜。在巩膜上做板层巩膜切口,深度约为巩膜厚度的2/3,然后用刀片或显微手术器械切除一块三角形的巩膜瓣和小梁组织,形成一个滤过泡腔。将结膜瓣覆盖在滤过泡腔上并缝合,使房水通过滤过泡腔引流到结膜下组织,从而降低眼压。手术中要精确控制巩膜瓣的厚度和切除范围,以保证滤过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首先,在眼球上方做结膜切口,分离结膜下组织。然后,在巩膜上制作一个床,将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到巩膜床内,连接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连接引流阀,另一端要放置在合适的位置,通常是在眼球赤道部后方的眼球筋膜下。最后,缝合结膜切口,使引流阀和引流管固定在眼内,通过引流阀将房水引流到眼球外,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手术者的显微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三、术后护理
1.眼部护理
眼药水使用:术后需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和糖皮质激素眼药水,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等。抗生素眼药水用于预防感染,一般每天4-6次;糖皮质激素眼药水用于减轻眼部炎症反应,开始时频率较高,如每天4次,然后根据眼部情况逐渐减量。使用眼药水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眼药水。
眼部观察:密切观察眼部情况,包括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滤过泡情况等。术后眼压可能会有波动,要定期测量眼压。滤过泡的情况也很重要,正常的滤过泡应该是扁平、淡红色的,如果滤过泡过大、颜色发白等可能提示有滤过泡渗漏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2.全身护理
休息与活动:患者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过度活动,防止眼部受到碰撞。一般术后1-2天可适当在床上活动,3-5天后可在室内轻度活动,但要避免弯腰、低头等动作。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看护,防止其玩耍时碰撞眼部。
饮食:术后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会增加眼压,不利于术后恢复。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在饮食上要更加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
四、并发症及处理
1.常见并发症
感染:术后可能发生眼部感染,表现为眼部疼痛、红肿、分泌物增多等。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全身应用抗生素。
滤过泡相关并发症
滤过泡渗漏:表现为滤过泡处有液体渗出,可能导致低眼压。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加压包扎,减少活动,必要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修复滤过泡。
滤过泡包裹:滤过泡被结膜组织包裹,影响房水引流,导致眼压升高。可通过再次手术分离包裹的结膜组织,恢复滤过泡的功能。
出血:术后眼内可能会有出血,少量出血可自行吸收,大量出血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除积血。
2.特殊人群并发症及处理特点
儿童患者:儿童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要更加谨慎。例如,儿童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的处理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避免过度治疗影响眼部正常发育。对于儿童感染的处理,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并发症的处理要综合考虑其全身情况。例如,老年患者感染后使用抗生素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老年患者术后出现低眼压等情况时,要更加关注其全身血液循环等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动脉硬化等情况,影响眼部的血液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