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的原因多样,包括牙龈组织本身的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全身性疾病在牙龈的表现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龈炎;局部刺激因素如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其他因素如药物性牙龈增生、外伤等。牙龈炎因口腔卫生不良等致炎症红肿肿痛,牙周炎由牙龈炎发展而来且与多种因素相关;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因异常细胞或血小板问题致牙龈肿胀出血等;妊娠期龈炎与孕期激素变化有关;食物嵌塞等局部刺激可引发牙龈炎症;特定药物可致药物性牙龈增生;外伤也会造成牙龈肿痛。
一、牙龈组织本身的疾病
1.牙龈炎
成因:主要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牙结石等不断堆积,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长期附着在牙齿表面,其中的细菌会产生有害物质,导致牙龈组织发炎红肿,进而出现肿痛症状。例如,一项针对不同口腔卫生状况人群的研究发现,口腔卫生差、牙菌斑堆积多的人群牙龈炎患病率明显高于口腔卫生良好的人群。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少年由于正处于牙齿发育阶段,口腔清洁意识相对较弱等因素,牙龈炎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牙龈的炎症反应;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如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等,也会增加牙龈炎的发病风险。
2.牙周炎
成因:牙周炎是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除了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外,还与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等有关。牙周炎会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的破坏,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疼痛等症状,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研究表明,牙周炎的发生与细菌的侵袭以及机体的免疫应答失衡密切相关,某些特定细菌的感染是引发牙周炎的重要原因。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人群相对更容易患牙周炎,随着年龄增长,牙龈等牙周组织会出现生理性退变,抵抗力下降;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牙周感染,从而加重牙周炎的病情;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使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增加。
二、全身性疾病在牙龈的表现
1.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
成因: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存在异常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会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牙龈可能会出现肿胀、疼痛、出血等症状,且出血不易止住。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牙龈组织,同时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牙龈容易出血和肿胀。例如,有研究报道,部分白血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就会出现牙龈肿痛、出血等口腔表现,然后才逐渐出现贫血、发热等其他全身症状。
影响因素:白血病的发病与年龄、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可能有特定的遗传易感性等情况;对于白血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口腔牙龈的变化,因为口腔表现可能是疾病的早期信号之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成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牙龈会出现自发性出血、肿胀、疼痛等症状,出血点可分布在牙龈表面,按压时不易消退。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产生了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使其数量降低,进而影响牙龈的正常凝血功能。
影响因素: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经期)可能病情会有变化;患有该疾病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牙龈受到损伤而加重出血和肿痛症状。
2.内分泌紊乱相关疾病
妊娠期龈炎
成因:女性在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原本存在的牙龈慢性炎症会加重,出现牙龈红肿、松软,容易出血、疼痛等症状。研究显示,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约有2/3左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龈炎表现。
影响因素:主要发生在妊娠期女性,一般在妊娠第2-3个月开始出现症状,到妊娠8个月时达到高峰;需要特别关注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健康,因为激素变化导致牙龈易受刺激,若不注意口腔卫生,很容易引发牙龈肿痛等问题。
三、局部刺激因素
1.食物嵌塞
成因:当牙齿之间的邻接关系不良、牙齿排列不整齐等情况时,食物容易嵌塞在牙齿缝隙中。食物残渣长期嵌塞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发炎、肿痛。例如,牙齿有缺失未及时修复,相邻牙齿移位,就容易造成食物嵌塞。
影响因素:牙齿排列不整齐的人群,如存在牙列拥挤、错位等情况,发生食物嵌塞的概率较高;不良的咀嚼习惯,如单侧咀嚼等,也可能导致食物嵌塞,进而引发牙龈肿痛。
2.不良修复体
成因:不合适的假牙、补牙材料等不良修复体,会对牙龈组织产生机械性刺激,如边缘不贴合、表面不光滑等,长期刺激牙龈可引起牙龈炎症、肿痛。例如,假牙的边缘如果过于尖锐,会不断摩擦牙龈,导致牙龈红肿、疼痛。
影响因素:安装假牙或进行补牙等修复治疗后,如果修复体不合适,就容易出现问题;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遇到,尤其是老年人安装假牙后,由于口腔组织可能有一定的变化,更需要注意修复体是否合适。
四、其他因素
1.药物性牙龈增生
成因:某些长期服用的药物,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可能会引起牙龈纤维增生和体积增大,进而导致牙龈肿痛。其机制可能与药物影响了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有关。研究发现,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的患者中,约有30%-5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增生。
影响因素:服用特定药物的人群,如因病情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或免疫抑制剂等,就有发生药物性牙龈增生的风险;不同年龄、性别服用相关药物后都可能出现该情况,需要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牙龈的状况。
2.外伤
成因:牙龈受到外力撞击、咬伤等外伤时,会出现肿痛、出血等症状。例如,在运动中不慎撞到牙齿,或者咀嚼时咬到硬物导致牙龈损伤,都可能引起牙龈肿痛。
影响因素: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从事某些高危职业或有不良咀嚼习惯的人群,如运动员、喜欢咀嚼硬物的人等,外伤导致牙龈肿痛的风险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