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出血可由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及其他因素导致。局部因素包括牙菌斑牙结石堆积、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刷牙方法不当;全身因素有内分泌紊乱(妊娠、青春期)、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他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艾滋病);其他因素包含药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这些因素分别通过不同机制引发牙龈的炎症、肿胀、出血或肿痛等问题。
一、局部因素导致牙龈肿痛出血
1.牙菌斑、牙结石堆积:牙菌斑是不断沉积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薄膜,若未及时清除,会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牙菌斑和牙结石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牙龈红肿、容易出血,进而可能导致牙龈肿痛。研究表明,约80%以上的牙龈炎症是由牙菌斑和牙结石引起的,长期存在的牙菌斑和牙结石会使牙龈的防御能力下降,细菌更容易滋生繁殖,加重炎症程度。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儿童、成年人或老年人,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速度和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口腔卫生习惯尚未完全养成,更容易快速形成牙菌斑,而老年人可能因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等因素,牙结石堆积相对常见。
2.食物嵌塞:进食时食物碎块嵌入牙齿邻面间隙,若未及时清理,会压迫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局部的炎症、红肿和出血,同时可能伴有肿痛感。比如在进食纤维性食物时,容易出现食物嵌塞情况,不同的饮食结构和咀嚼习惯会影响食物嵌塞的发生频率,爱吃黏性大、纤维多食物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食物嵌塞,进而引发牙龈问题。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咀嚼功能和牙齿排列等情况有差异,儿童可能因牙齿替换等原因牙齿排列不整齐,更易出现食物嵌塞,而老年人可能因牙龈退缩等导致牙齿间隙增大,也容易发生食物嵌塞。
3.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反复摩擦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的炎症、肿痛和出血。例如,修复体边缘过于尖锐或粗糙,长期刺激牙龈,会破坏牙龈的健康状态。不同人群佩戴修复体的情况不同,老年人佩戴假牙的比例相对较高,其发生不良修复体相关牙龈问题的风险也相应增加,而儿童一般较少涉及修复体问题,但如果有特殊的牙齿修复情况,也需关注修复体对牙龈的影响。
4.刷牙方法不当: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如用力过猛、横刷等,会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和肿痛。科学的刷牙方法应是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有效清除牙齿表面和牙龈沟内的菌斑。不同年龄人群刷牙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儿童需要家长协助并正确引导其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成年人相对更有能力掌握正确刷牙方法,但也可能因疏忽等原因采用不当刷牙方式,老年人可能因手部灵活性下降等因素影响刷牙效果和方法的正确性。
二、全身因素导致牙龈肿痛出血
1.内分泌紊乱
妊娠:女性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牙龈肿胀、出血,甚至肿痛。研究显示,约60%-70%的孕妇会出现妊娠期牙龈炎,这与孕期内分泌改变密切相关。不同孕期的孕妇激素变化程度不同,牙龈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可能有所差异,一般在妊娠中期时牙龈炎症相对较为明显。
青春期:青春期少年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也可能出现牙龈对局部刺激敏感性增加的情况,导致牙龈红肿、出血,部分人会有牙龈肿痛表现。青春期少年的口腔卫生状况如果不佳,就更容易诱发牙龈的炎症反应,因为激素变化使牙龈组织对菌斑等刺激的反应性增强,而自身口腔清洁不到位会加重局部刺激因素。
2.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存在异常的白细胞,会影响凝血功能,同时白血病细胞可能浸润牙龈组织,导致牙龈肿胀、出血,且不易止住,还可能伴有牙龈肿痛。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牙龈增生、肿胀,颜色暗红,极易出血,部分患者会感觉牙龈疼痛。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对牙龈的影响程度和表现可能略有不同,病情的严重程度也会影响牙龈症状的严重程度。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牙龈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如刷牙时出血、咬硬物后出血等,严重时可能伴有牙龈肿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牙龈出血情况往往与血小板计数密切相关,血小板计数越低,出血倾向越明显,牙龈出血和肿痛的风险也就越高。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其疾病的病因和病情发展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和成年人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可能存在差异,治疗和护理也需相应调整。
3.其他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的细菌容易滋生繁殖,牙龈炎症不易控制,容易出现牙龈肿痛、出血等症状。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且病情更易加重,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同时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不同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的糖尿病患者,牙龈问题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不同,长期高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牙龈炎症往往更为顽固。
艾滋病: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口腔内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牙龈的感染,可出现牙龈线性红斑、牙龈肿胀、出血等症状,部分患者会有牙龈肿痛表现。艾滋病患者的口腔症状往往是病情进展的一个信号,随着免疫系统的进一步恶化,牙龈等口腔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不同感染阶段的艾滋病患者牙龈症状的表现和严重程度不同。
三、其他因素
1.药物因素:某些药物长期服用可能会引起牙龈增生,进而导致牙龈肿痛出血。例如,常用于治疗癫痫的苯妥英钠、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环孢素等药物,可能会使牙龈纤维增生、体积增大,影响牙龈的健康。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有些患者服用相关药物后很快出现牙龈增生等症状,而有些患者可能在长期服用后才逐渐表现出来,用药期间需要密切关注牙龈的变化情况。
2.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炎症发生率增加,出现牙龈肿痛出血等问题。吸烟还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使牙龈的抵抗力下降。此外,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也容易诱发牙龈的炎症反应,出现牙龈肿痛出血情况。不同吸烟量的人群,牙龈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吸烟量越大,对牙龈的损害往往越严重;不同生活作息的人群,免疫力状态不同,也会影响牙龈的健康状况,经常熬夜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牙龈的炎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