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通常是由生理因素、疾病影响、药物作用、心脏传导异常、迷走神经亢进等原因引起,需对因处理。
1.生理因素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员,可能因心脏功能较强出现生理性心动过缓,若无不适无需特殊治疗。日常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心率即可。
2.疾病影响
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肌炎、冠心病等疾病可能引发心动过缓,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甲减患者补充甲状腺素,冠心病患者改善心肌供血,以缓解心率过缓。
3.药物作用
服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等药物可能导致心动过缓,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避免自行停药引发风险。
4.心脏传导异常
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传导问题会引起心动过缓,症状明显时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心率。
5.迷走神经亢进
迷走神经兴奋性过高可导致心动过缓,需避免情绪紧张、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调节神经功能。
若出现头晕、黑矇、乏力、胸闷等症状,或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钟,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并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