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通常无法治愈。可以采取控制眼压、神经保护与微循环改善、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治疗。
1、控制眼压
降低眼压是延缓视神经萎缩的关键。常用药物包括前列腺素类(如拉坦前列素)、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及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布林佐胺),通过减少房水生成或增加外流降低眼压。若药物效果不佳,可考虑激光治疗(如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或手术(如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建立新的房水引流通道。
2、神经保护与微循环改善
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可促进神经代谢,改善传导功能;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能增加视神经血液供应,缓解缺血状态。中医通过滋补肝肾(如枸杞子、女贞子)、活血通络(如丹参、川芎)的方剂,配合针灸刺激睛明、球后等穴位,可辅助保护视神经功能。
3、生活方式干预
避免长时间低头、剧烈运动或提重物,防止眼压升高;减少咖啡因摄入,戒烟以降低血管痉挛风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用眼。建议每日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同时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质(如蓝莓、菠菜)的食物摄入,减轻氧化应激对视神经的损伤。
若出现眼胀、头痛、视野缺损或视力模糊等症状,或已确诊青光眼但未规律治疗,应立即前往眼科专科就诊,完善眼压、视野及眼底检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