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主要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等类型,类型不同症状也不同。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发作多出现在傍晚时分,突感雾视、虹视,可能有患侧额部疼痛,或伴同侧鼻根部酸胀。上述症状历时短暂,休息后自行缓解或消失。若即刻检查可发现眼压升高,常在40mmHg以上,眼局部轻度充血或不充血,角膜上皮呈轻度雾状水肿,前房极浅,但房水无混浊,房角大范围关闭,瞳孔稍扩大,光反射迟钝。小发作缓解后,除具有特征性浅前房外,一般不留永久性组织损害。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发作时表现为眼部不适、视矇及虹视,休息后症状可消失。眼压升高时房角关闭,眼压正常时房角开放或大部分开放。随着病情发展,房角粘连逐渐增多,眼压持续升高。眼压持续性升高,眼底出现青光眼性视盘凹陷,视野出现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等改变。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眼胀、视物疲劳等。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眼压持续升高,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逐渐加重。视野改变表现为旁中心暗点、弓形暗点、鼻侧阶梯等。患者可能开始出现视力模糊、视力下降,但往往未引起足够重视。视力严重下降,视野呈管状,仅残存颞侧视岛。此时患者行动不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4、先天性青光眼
约60%在出生后6个月内、80%在1岁内出现症状,其余在16岁时显示出来。畏光、流泪、眼睑痉挛是本病三大特征性症状。角膜增大,前房加深。角膜上皮水肿,外观呈毛玻璃样混浊。有时可见到后弹力层破裂,典型表现为角膜深层水平或同心圆分布的条纹状混浊。眼压升高,眼球扩大,可导致轴性近视。眼底可见视盘凹陷扩大,且出现较早并进行性加重。
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压测量、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青光眼。一旦出现类似青光眼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