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骨刺治疗包含非药物治疗(避免增加足跟负荷活动、热敷等物理治疗及跟腱拉伸康复锻炼)、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需注意人群差异、非手术无效严重影响生活时手术,儿童少见,孕妇优先非药物,老年人康复锻炼循序渐进且物理治疗注意温度强度,有基础疾病者控血糖防感染。
一、非药物治疗
1.休息与制动:避免长时间行走、站立等增加足跟负荷的活动,让足跟充分休息,减少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例如长时间徒步、久站人群需减少此类行为。
2.物理治疗:
热敷:水温维持在38~4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通过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其他物理疗法:超短波、冲击波等,其中冲击波治疗可通过体外冲击波作用于足跟病变部位,促进组织修复。
3.康复锻炼:进行跟腱拉伸等锻炼以增强跟腱柔韧性,减轻足跟压力,如坐着时患侧腿伸直,用毛巾套住前脚掌缓慢向身体方向拉,保持15~30秒,重复多次。
二、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用药差异,例如老年人使用时需关注胃肠道风险等。
三、手术治疗
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的情况,如足跟骨刺切除术等,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评估患者整体状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发生脚后跟长骨刺情况极少,若为成年人,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康复锻炼需循序渐进,物理治疗时要留意温度与强度,防止烫伤或过度刺激;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治疗时需控制血糖,预防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