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急性细菌性慢性中耳炎发作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依病原菌选青霉素类、头孢克肟等,真菌性用抗真菌药),局部用过氧化氢清洗后滴抗生素或抗真菌滴耳液;手术有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且炎症稳定时的鼓膜修补术,中耳乳突有胆脂瘤等病变保守无效的乳突根治术;儿童优先非药物保守治疗(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等)且严格遵医嘱用药,成年结合病情评估选择方案并避免长期噪音等加重耳部负担行为。
一、药物治疗
1.抗感染治疗:急性细菌性慢性中耳炎发作时,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克肟)等,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对于真菌性慢性中耳炎,可选用抗真菌药物。
2.局部治疗: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分泌物后,滴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或抗真菌滴耳液,以减轻局部炎症、消除分泌物。
二、手术治疗
1.鼓膜修补术:适用于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中耳炎症稳定的患者,通过手术修复鼓膜,恢复中耳传音功能。
2.乳突根治术:针对中耳乳突内有胆脂瘤、肉芽组织等病变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清除病变组织,重建中耳通气引流通道。
三、特殊人群注意
儿童患者:需优先采用非药物保守治疗,如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避免感冒诱发中耳炎加重;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洗澡、游泳时可使用耳塞防止污水入耳,因低龄儿童使用不当药物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用药。
成年患者:需结合自身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健康状况,由医生综合评估后选择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期处于噪音环境,减少耳部过度劳累,如长时间戴耳机等行为可能加重耳部负担,影响中耳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