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或有轻度骨质疏松等,进展期见密度增高、囊性变等,晚期有明显塌陷变形及髋臼改变;CT能更清晰显示骨小梁结构,早期见排列紊乱等,中期有骨皮质下囊变区等,晚期评估更精准;MRI是早期诊断敏感方法,早期见骨髓水肿表现,有典型双线征,可全面评估病变范围等。
一、X线表现
1.早期表现: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征象,部分患者可见股骨头轻度骨质疏松,骨小梁结构稍模糊,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进展期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见股骨头密度增高、硬化,出现囊性变,骨皮质可能出现断裂,股骨头轮廓开始不规则,可能有轻度塌陷。
3.晚期表现:股骨头明显塌陷、变形,关节间隙变窄,髋臼也可出现相应骨质增生等改变,整体呈现典型的股骨头坏死晚期形态学改变。
二、CT表现
1.骨小梁结构显示: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股骨头内骨小梁的细微结构,早期可发现骨小梁排列紊乱、局部密度不均;中期可见骨皮质下小的囊变区,周围骨质硬化;晚期则能明确显示股骨头塌陷程度、关节面不平整以及髋臼的骨质改变情况,对骨质破坏的范围和程度评估更精准。
三、MRI表现
1.早期诊断优势:MRI是早期诊断股骨坏死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在骨髓水肿阶段即可发现异常。表现为T1加权像(T1WI)上股骨头内片状低信号区,T2加权像(T2WI)上呈高信号,反映骨髓内的炎性水肿等改变。
2.特征性表现:典型的“双线征”是股骨坏死的重要MRI表现,即T1WI上坏死区周围可见低信号环,T2WI上呈高信号环,这是由于坏死区周围的充血带和反应性硬化带所致。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观察到股骨头内的骨质破坏、塌陷等情况,能更全面地评估股骨头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尤其对儿童和青少年等不同年龄人群的早期病变检测具有重要价值,可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