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可分为5期,通常采用MDRD方程或CKD-EPI公式评估GFR,具体如下:
1.第1期:GFR正常或增加。
2.第2期:GFR开始下降,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3.第3期:GFR进一步下降,蛋白尿症状明显。
4.第4期:GFR中度下降,蛋白尿量明显增加。
5.第5期:GFR严重下降,出现尿毒症症状。
1.第1期: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或增加,通常在90ml/min/1.73m2以上。此期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肾脏已经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2.第2期:GFR开始下降,介于60-89ml/min/1.73m2之间。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mg之间,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30mg/g以下。
3.第3期:GFR进一步下降,介于30-59ml/min/1.73m2之间。患者的蛋白尿症状会更加明显,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可能在30-300mg/g之间,或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0-3000mg之间。
4.第4期:GFR中度下降,介于15-29ml/min/1.73m2之间。此时,患者的蛋白尿量会明显增加,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可能大于300mg/g,或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大于3000mg。
5.第5期:GFR严重下降,小于15ml/min/1.73m2。患者可能会出现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贫血、皮肤瘙痒等。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血糖控制情况、血压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及采取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非常重要。如果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