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出现严重肝损伤需全面评估肝功能等并结合透析方案考量,针对性处理药物性肝损伤和病毒相关性肝病,依肝损伤程度调整透析参数,优化营养支持,特殊人群注意避免加重肝损伤药物、监测指标及心理关怀。
一、病情全面评估
透析患者出现严重肝损伤时,需立即开展全面评估,包括肝功能指标检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白蛋白等)、凝血功能检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肝脏影像学检查(超声、CT等)以明确肝损伤程度及病因,同时结合透析方案(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综合考量对肝脏代谢及药物清除的影响。
二、病因针对性干预
1.药物性肝损伤处理:若明确为药物导致肝损伤,需迅速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
2.病毒相关性肝病管理:若存在乙肝或丙肝病毒相关肝损伤,需依据患者透析状态及病毒复制情况,由感染科等多学科协作评估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选择对肝脏影响小且能经透析清除的抗病毒药物。
三、透析方案调整考量
根据肝损伤严重程度调整透析参数,如血液透析时可适当调整透析时间、透析器膜类型等,以减少透析过程中可能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等的不利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需关注腹膜功能及肝性腹水等情况,必要时调整透析液相关成分。
四、营养支持策略
透析患者本身存在营养代谢问题,合并严重肝损伤时需优化营养方案,保证热量、蛋白质等摄入,同时考虑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选择易消化、对肝脏负担小的营养制剂,必要时可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途径补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透析患者多为中老年等特殊人群,合并严重肝损伤时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经肝脏代谢且可能加重肝损伤的药物,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透析指标变化,加强病情监测频率,人文关怀方面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确保治疗过程中兼顾肝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