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表现为胃脘隐痛或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缓、食欲减退、食后腹胀,伴畏寒怕冷、大便稀溏、精神疲倦,儿童会影响生长发育致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女性可能月经不调经色淡暗,老年人易出现,非药物可通过饮食吃温热性食物避生冷、艾灸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适度练太极拳八段锦等促进脾胃气血运行。
一、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胃脘部隐痛或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缓,此乃因脾胃阳虚,寒凝气滞,寒邪侵袭时疼痛加剧,温煦后症状缓解;
2.食欲减退,进食减少,系脾胃虚寒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致消化能力减弱;
3.腹胀,食后胀甚,脾胃阳气不足,运化无力,食物停滞胃脘故腹胀明显。
二、全身症状表现
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虚寒则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机体,故畏寒肢冷;
2.大便稀溏,质地清稀,甚至完谷不化,脾胃虚寒不能腐熟水谷,致水湿不化、清浊不分,大便溏薄;
3.精神疲倦,乏力,气血生化不足,机体失于滋养,遂现精神萎靡、肢体倦怠。
三、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脾胃虚寒可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萎黄,需注意饮食调养,避免生冷食物,可适当增添小米粥、南瓜等健脾食物;
女性:可能伴随月经不调,经色淡暗,因脾肾阳虚影响冲任二脉,需注重腹部保暖,经期避免接触寒凉;
老年人:脾胃虚寒症状更易出现,因年老脾胃功能衰退,需留意保暖,调节饮食结构,择温热易消化食物,如山药粥、羊肉汤等。
四、非药物干预建议
1.饮食调节,可适当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生姜、大枣、山药等,规避生冷寒凉之品,像冰淇淋、生鱼片等;
2.艾灸疗法,可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通过艾灸温阳散寒,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关元为元气所存之处,艾灸此类穴位可温补脾胃阳气;
3.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促进脾胃气血运行,然需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强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