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掌是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有片状充血等异常表现的体征,因慢性肝病致肝脏对雌激素灭活减弱使小动脉扩张形成,多见于肝硬化、慢性肝炎,老年患者患肝病出现肝掌需密切监测肝功等指标且注意休息,儿童肝掌少见但出现要重视排查先天等病因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肝掌的定义
肝掌是一种特定的皮肤表现,指慢性肝病患者手掌部位出现的异常体征,具体为手掌大拇指和小指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呈现片状充血,或有红色斑点、斑块,用手指按压时,该部位会变为苍白色,松开手指后又恢复成红色。
二、发生机制
正常情况下,肝脏具有灭活雌激素的功能。当人体患有慢性肝病,例如肝硬化、慢性肝炎等疾病时,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使得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而雌激素具有扩张小动脉的作用,过多的雌激素会导致手掌大小鱼际处的小动脉扩张,从而形成肝掌。
三、常见相关肝病
肝掌多见于肝硬化、慢性肝炎等肝病患者。在肝硬化患者中,肝脏的纤维化等病理改变较为明显,影响雌激素代谢的程度较重;慢性肝炎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也可能出现肝脏对雌激素灭活功能的异常,进而出现肝掌表现。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人群患有肝病出现肝掌时,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肝脏功能指标,如肝功能生化指标(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等)、凝血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可能的治疗方案。同时,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可能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病情。
儿童患者:儿童出现肝掌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需高度重视。儿童肝掌可能提示存在先天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等特殊病因。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肝脏超声、基因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在护理方面,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给儿童使用可能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并且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肝病可能影响儿童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