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鼻窦手术为治疗鼻窦炎主要术式,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合并鼻息肉或有解剖结构异常致鼻窦引流受阻者,术前完善鼻内镜检查等并冲洗鼻腔,依情况选局部或全身麻醉,经鼻内镜清除病变开放窦口,术后定期换药、冲洗鼻腔并用药,儿童术后避免用力擤鼻且注意冲洗压力浓度,老年患者需关注基础疾病及术腔恢复预防并发症。
一、手术类型
内镜鼻窦手术为治疗鼻窦炎的主要术式,借助鼻内镜的高清视野,精准清除鼻窦内病变组织,开放鼻窦窦口,重建鼻窦通气与引流功能。
二、手术适应证
1.药物治疗无效:慢性鼻窦炎经规范药物治疗(含鼻用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黏液促排剂等)超3个月仍无改善者。
2.合并鼻息肉:存在鼻息肉且已影响鼻窦引流与通气的鼻窦炎患者。
3.解剖结构异常:伴有鼻窦解剖结构异常(如钩突肥大、中鼻甲反向弯曲等)致鼻窦引流受阻者。
三、手术步骤
1.术前准备:完善鼻内镜检查、鼻窦CT等,明确鼻窦病变范围与解剖结构;术前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洁鼻腔环境。
2.麻醉选择:依患者情况选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时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剂;全身麻醉则按全麻常规操作。
3.内镜操作:经鼻内镜进入鼻腔,识别病变部位,清除增生鼻息肉、肥厚鼻甲黏膜及阻塞鼻窦窦口的病变组织,开放鼻窦窦口,使鼻窦与鼻腔相通,恢复正常通气引流。
四、术后护理
1.鼻腔换药:术后定期换药,清除鼻腔血痂、分泌物等,防止鼻腔粘连。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液冲洗鼻腔,清除内分泌物,促进术腔黏膜修复。
3.药物应用:根据病情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减轻术腔炎症反应。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鼻腔黏膜娇嫩,术后需避免用力擤鼻,以防鼻腔出血或术腔损伤;鼻腔冲洗时应选适宜压力与冲洗液浓度,避免过度刺激。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后需密切关注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同时留意术腔恢复状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