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引起脚肿源于肾脏病变致蛋白尿丢失使血浆白蛋白下降、胶体渗透压降低及肾功能受损致水钠潴留,评估通过尿液检尿蛋白、血液检白蛋白与肾功能,治疗针对原发病用糖皮质激素等抑制免疫炎症,对症限钠盐摄入或用利尿剂,儿童用激素需遵规范并注意护理,成年需关注药物副作用且生活中注意休息、低盐饮食。
一、紫癜性肾炎引起脚肿的机制分析
紫癜性肾炎患者出现脚肿主要源于肾脏病变导致的蛋白尿丢失。肾脏受损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流失,引起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进而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尤以下肢(包括脚部)为甚,引发脚肿。此外,肾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水钠潴留,也会加重脚肿症状。
二、脚肿的评估要点
1.尿液检查:通过尿常规检测尿蛋白含量,若尿蛋白持续阳性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异常,是导致低蛋白血症进而引发水肿的重要依据。
2.血液生化检查: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低白蛋白血症是脚肿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检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评估肾脏受损程度。
三、治疗原则
1.针对紫癜性肾炎原发病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蛋白尿生成,从根本上改善低蛋白血症状况以缓解脚肿。对于病情较重者,可能需联合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2.对症处理脚肿: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宜控制在2~3克,减少水钠潴留;必要时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但需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禁忌,避免随意使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严格遵循用药规范,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因其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同时护理上要注意避免下肢过度活动,防止水肿加重,且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评估病情。
成年患者:需关注药物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引发的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低盐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辅助缓解脚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