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是小儿6月龄至5岁发热初期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出现的惊厥且排除颅内感染等,全球及我国有发生率男孩略多随年龄降,发作多全身或局部伴意识障碍分单纯和复杂型,因年龄大脑未完善及遗传,诊断靠病史等检查排除其他病,发作时保呼吸道通,优先物理降温,频繁等可考虑预防用药,大多预后好6岁后少复发少数转癫痫,婴幼儿更易发生需保安全、监测体温,有家族史者多关注。
一、定义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惊厥性疾病,指6月龄至5岁儿童在发热初期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出现的惊厥,且排除颅内感染及其他明确的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二、发病率
全球儿童热性惊厥发生率约为2%~5%,我国约为2.1%~4.5%,男孩发病略多于女孩,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三、临床表现
1.发作形式:多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伴意识障碍,发作时间多短于15分钟,24小时内一般不复发。
2.分型
单纯性热性惊厥:占70%~80%,发作呈全身性,持续时间<15分钟,24小时内无复发。
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不对称、持续时间>15分钟、24小时内有复发等。
四、病因
1.年龄因素:6月龄至5岁儿童大脑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易诱发惊厥。
2.遗传因素:约10%~15%的患儿有家族史,提示遗传易感性可能参与发病。
五、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发热与惊厥的先后关系等)、临床表现,需通过脑电图、头颅影像学等检查排除颅内感染等其他导致惊厥的疾病。
六、处理原则
1.发作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2.退热措施: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避免低龄儿童滥用退热药物。
3.预防用药:频繁发作或复杂性热性惊厥可考虑长期预防用药,但需权衡药物风险。
七、预后
大多数热性惊厥预后良好,6岁后极少复发,少数可能转为癫痫,需密切随访。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更易发生热性惊厥,护理时需保持环境安全,避免患儿摔伤;发热时及时监测体温,采取适当降温措施;有家族史的儿童,家长需更关注发热时惊厥预防,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