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是中医范畴病症指脾胃阳气亏虚致机体失却温煦使脾胃功能减弱,病因有长期过食生冷等饮食因素、过度劳累、久病耗伤,常见消化系统有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等、全身有畏寒等表现,通过中医四诊合参诊断,非药物调理要饮食宜温热性食物、作息规律、适度运动及儿童、女性、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阐释
脾胃虚寒是中医范畴的病症,指脾胃阳气亏虚,机体失却温煦,导致脾胃功能减弱所呈现的证候。
二、病因剖析
1.饮食因素:长期过食生冷食物(如大量食用冰淇淋、生鱼片等),或饥饱无度,损伤脾胃阳气;
2.劳累过度:过度劳累会耗伤正气,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日久可致脾胃虚寒;
3.久病耗伤:患有慢性疾病且病程较长时,易损耗脾胃阳气,引发脾胃虚寒。
三、常见症状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进食后可稍有缓解;食欲减退,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质地清稀,次数增多;
2.全身表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萎黄或苍白;精神萎靡等。
四、诊断依据
通过中医四诊合参进行诊断,望诊可见舌淡苔白,闻诊可无特殊异常,问诊有上述相关症状表现,切诊可发现脉虚弱等。
五、非药物调理要点
1.饮食调养:宜食用温热性食物,如山药、红枣、桂圆等,烹饪方式可选择炖煮,避免食用生冷寒凉之品,如冷饮、生黄瓜等;
2.作息规律: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每晚尽量保证7~8小时睡眠,以利于脾胃阳气的恢复;
3.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通过运动促进脾胃气血运行,但需避免过度运动耗伤正气;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若出现脾胃虚寒,需避免过量进食,食物应选择易消化的,如小米粥、软面条等,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防止受凉加重脾胃虚寒;
女性:女性经期时脾胃虚寒者需尤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可适当饮用温热的红糖姜水;
老年人:老年人脾胃功能逐渐衰退,更应注重温补,避免劳累过度,日常可适当进行温和的户外活动,如在阳光充足时散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