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损伤急性期需立即停止导致损伤的活动让患侧肢体避免负重保持静止,48小时内每1-2小时冰敷15-20分钟,用冰袋等包裹冰块敷伤处,用弹性绷带适度加压包扎踝关节,将受伤踝关节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助静脉回流,恢复期疼痛肿胀缓解后开展踝关节屈伸等活动及平衡训练,可运用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若出现剧烈疼痛明显肿胀无法负重行走、外观畸形疑似骨折或急性期处理后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需及时就医,儿童处理更谨慎康复训练需家长与专业人员监督,老年人恢复慢要防深静脉血栓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妊娠期女性优先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需经医生严格评估。
一、急性期处理:1.休息:立即停止导致损伤的活动,让患侧肢体避免负重,尽可能保持静止状态以减少进一步损伤与肿胀。2.冰敷:受伤后48小时内,每1-2小时冰敷一次,每次时长15-20分钟,用冰袋或毛巾包裹冰块敷于受伤部位,利用低温收缩血管,减轻肿胀与疼痛。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踝关节进行适度加压包扎,保证压力合适,既达消肿效果又不影响血液循环。4.抬高患肢:将受伤踝关节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位置,助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二、恢复期管理:1.康复训练:疼痛与肿胀缓解后,开展踝关节屈伸、内外翻等活动,逐步扩大活动范围与强度,同时进行平衡训练,像单腿站立等,增强踝关节稳定性,一般建议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开展。2.物理治疗:可运用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手段,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三、就医指征:若出现受伤后踝关节剧烈疼痛、明显肿胀且无法负重行走、外观畸形疑似骨折,或经急性期处理后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处理时需更谨慎,康复训练要在家长与专业人员监督下进行,因其骨骼肌肉系统发育未完全,不当处理可能影响发育;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较慢,处理时除遵循基本原则外,要留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妊娠期女性处理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休息、冰敷等,若需药物治疗需经医生严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