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紫癜性肾炎是过敏引发累及肾脏的病症,机体免疫反应致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使滤过膜受损致尿蛋白高,其发病与免疫炎症介导肾脏损伤相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量化反映排泄量及受损程度,尿蛋白/肌酐比值可稳定监测病情,治疗有急性期卧床避过敏原低盐饮食的一般治疗,药物用糖皮质激素等,儿童需谨慎用药监测,成人有基础病要控血压血糖,妊娠者需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并多科评估选择治疗方案。
一、定义与病理基础
过敏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发的临床病症,机体对过敏原产生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通透性增加,进而出现尿蛋白高的现象,其发病与免疫炎症介导的肾脏损伤密切相关。
二、尿蛋白高的评估指标及意义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范围小于0.15g,若超过此值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该指标可量化反映尿蛋白排泄量,数值越高通常意味着肾脏受损程度越重。
2.尿蛋白/肌酐比值:通过检测尿液中蛋白与肌酐的比例来评估尿蛋白情况,简便且能较稳定地反映尿蛋白排泄水平,有助于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三、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食物、药物、花粉等,以减少免疫反应的触发;同时注意低盐饮食,减轻肾脏负担。
2.药物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发挥作用;对于病情较重者,可能会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考虑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格外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密切监测肾功能、尿蛋白及生长发育情况,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肾脏功能尚不完善,任何肾损伤都可能对其长期健康产生影响,家长应配合医生定期随访。
成人患者: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积极控制血压(目标值一般为<130/80mmHg)、血糖,以延缓肾脏进一步受损;妊娠女性患该病时,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在妇产科与肾科医生共同评估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避免因治疗不当影响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