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鼻窦炎分急性与慢性,病因有感染、鼻腔结构异常、过敏及其他,急性表现鼻塞流脓涕伴头痛等全身症状,慢性有长期鼻塞流涕等,诊断靠鼻内镜和鼻窦CT,儿童症状不典型需关注,成年人要避不良环境控基础病,基础病史人群需控基础病防并发症。
一、副鼻窦炎的定义与分类
副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依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副鼻窦炎和慢性副鼻窦炎。急性副鼻窦炎多在12周内痊愈,慢性副鼻窦炎则病程超过12周。
二、常见病因
感染因素:急性副鼻窦炎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慢性副鼻窦炎可能是急性副鼻窦炎迁延不愈,细菌持续感染鼻窦黏膜所致。
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鼻腔结构问题,会影响鼻窦引流,增加副鼻窦炎发生风险。
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刺激鼻腔黏膜,可波及鼻窦黏膜,诱发副鼻窦炎。
其他因素:长期吸烟、处于污染环境、免疫力低下等也可能增加副鼻窦炎发病几率。
三、临床表现
急性副鼻窦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可伴有头痛(如前额部、面颊部疼痛)、面部胀痛,部分患者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慢性副鼻窦炎:长期鼻塞、流涕(可为黏脓涕),嗅觉减退,部分患者可出现头面部闷胀感。
四、诊断依据
鼻内镜检查:可观察鼻腔黏膜情况,如有无充血、肿胀、脓性分泌物等,还能查看窦口是否有堵塞等异常。
鼻窦CT检查:能清晰显示鼻窦内炎症范围、有无积液、解剖结构是否异常等,是诊断副鼻窦炎的重要影像学依据。
五、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副鼻窦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咳嗽、鼻塞等,家长需密切关注,若出现长期鼻塞、流涕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且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安全方式。
成年人:需注意避免吸烟、减少处于污染环境的时间,积极控制过敏性鼻炎等基础疾病,以降低副鼻窦炎复发风险,若病情反复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疾病的人群,副鼻窦炎可能更易发生且病情较难控制,需严格控制基础病,遵医嘱积极处理副鼻窦炎,防止出现眶内、颅内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