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一期为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与高血糖致肾小球内高灌注高滤过有关;二期是正常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正常但有结构改变;三期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尿白蛋白排泄率在特定范围且GFR开始下降;四期是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有大量白蛋白尿滤过率进一步下降;五期是肾衰竭期GFR明显下降出现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需关注相关干预方式及维护生活质量等。
一、一期: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
此期肾小球滤过率(GFR)显著增高,肾脏体积增大,无明显结构损伤。主要与高血糖导致的肾小球内高灌注、高滤过有关,年轻糖尿病患者可能较早出现该期变化,需密切监测血糖对肾脏早期的影响,通过合理控制血糖等措施延缓病情进展。
二、二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静息时UAER<20μg/min或<30mg/24h,肾小球基底膜开始增厚等结构改变,但尚无临床可检测的白蛋白尿。此期若能有效控制血糖、血压等,可延缓疾病向更严重阶段发展,不同性别在血糖控制策略上无本质差异,但需关注个体代谢特点,生活方式上需保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以维护肾脏功能。
三、三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期)
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或30~300mg/24h),GFR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范围,肾脏病理改变进一步明显。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因肾脏功能随年龄自然减退,需更频繁监测UAER及GFR,避免加重肾脏负担的因素,如过度摄入高蛋白等。
四、四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UAER>200μg/min(或>300mg/24h),出现大量白蛋白尿,尿蛋白增多,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水肿等表现。不同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发展至此期的风险不同,需加强肾脏保护措施,如严格控制血糖、血压,选择对肾脏影响小的治疗方案。
五、五期:肾衰竭期
GFR明显下降,出现严重肾功能不全,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此期对患者整体健康影响大,各年龄段患者均需关注肾脏替代治疗等可能的干预方式,同时充分考虑基础病史对治疗的影响,注重维护患者生活质量与肾功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