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分五期,一期肾脏体积增大、GFR增高可能无症状,年轻患者易现早期变化;二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UAER正常运动后可增高有微观结构改变需关注血糖控制;三期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即微量白蛋白尿期、滤过功能异常、高血压显现需定期监测UAER;四期为临床糖尿病肾病、UAER增高、尿蛋白增多、水肿、GFR下降、血压升高;五期为肾衰竭期、GFR明显下降、出现尿毒症症状,特殊人群中儿童发病少需更早干预、女性妊娠要关注、长期病史伴血压血脂异常者需综合管理延缓进展。
一、一期
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此期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主要与高血糖引起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年轻糖尿病患者因代谢活跃可能更易出现早期肾脏体积变化。
二、二期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运动后UAER可增高,临床多无明显不适,但肾脏已有微观结构改变,需关注血糖控制对肾脏的影响,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易向后续分期进展。
三、三期
早期糖尿病肾病,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或30~300mg/24h),称为微量白蛋白尿期,此期肾脏滤过功能开始出现异常,高血压可能逐渐显现,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定期监测UAER至关重要,若未有效控制,病情易向更严重分期发展。
四、四期
临床糖尿病肾病,UAER>200μg/min(或>300mg/24h),尿蛋白增多,出现水肿,GFR下降,血压进一步升高,患者可能有明显水肿表现,尤其下肢水肿较常见,此期肾脏功能损伤较明显,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以延缓病情进展。
五、五期
肾衰竭期,GFR明显下降,出现尿毒症症状,如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此期肾脏功能几乎丧失,需透析等替代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血压控制不佳者更易进入此期,需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并加强综合管理。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较少,但一旦发生需更早干预;女性糖尿病患者妊娠等特殊时期要关注肾脏情况,避免加重负担;有长期糖尿病病史、血压血脂异常者应加强血糖、血压、血脂综合管理,遵循防治指南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