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因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致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表现为水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通过尿液检查和血液检查诊断,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遵循起始足量、缓慢减药、长期维持原则治疗,护理需注意水肿时休息、饮食限水钠给优质蛋白等,小儿治疗中关注药物对生长影响优先非药物干预、注重心理安抚与儿科安全护理。
一、定义
小儿肾病综合征是因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致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水肿。
二、临床表现
1.水肿:多为首发症状,呈凹陷性,常见于颜面、下肢,严重时可累及全身,甚至出现胸腔、腹腔积液。
2.蛋白尿: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
3.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可致患儿抵抗力下降。
4.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5.7mmol/L,与低蛋白血症刺激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有关。
三、诊断
1.尿液检查:尿常规示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尿蛋白排泄量。
2.血液检查:测定血浆白蛋白、胆固醇、肾功能等,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及高脂血症是重要诊断依据。
四、治疗
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如泼尼松等,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肾小球炎症,减少蛋白尿。治疗需遵循起始足量、缓慢减药、长期维持的原则,同时注意预防感染、防治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五、护理要点
1.休息与活动:水肿明显时需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
2.饮食管理:水肿期限制水钠摄入,给予优质蛋白饮食(如瘦肉、鱼类等),保证热量供给,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
3.感染预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去人多拥挤场所,注意口腔、会阴部卫生,减少感染机会。
4.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儿尿量、水肿变化及有无发热、咳嗽等感染征象,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
六、特殊人群(小儿)注意事项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中需格外关注药物对其生长的影响,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护理时要注重心理安抚,缓解患儿及家长焦虑情绪,同时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护理操作轻柔、准确,避免对小儿造成额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