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炎症性疾病分急性与慢性,成因包括感染、鼻腔结构异常、过敏反应、生活方式因素,急性有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慢性有长期相关症状,CT可显示鼻窦黏膜等改变,儿童需关注鼻塞等并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成人有过敏史者控过敏、吸烟人群戒烟、职业暴露者做防护。
一、副鼻窦炎的定义与分类
副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按病程分为急性副鼻窦炎与慢性副鼻窦炎,急性多由短期感染等因素引发,慢性则常因长期反复炎症过程所致。
二、成因分析
1.感染因素: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上呼吸道感染未及时控制易蔓延至鼻窦引发炎症。
2.鼻腔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等鼻腔结构异常可影响鼻窦通气引流,增加副鼻窦炎发生风险,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腺样体肥大可能是导致鼻腔结构异常进而引发副鼻窦炎的重要因素。
3.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患者因鼻黏膜水肿,易波及鼻窦黏膜,诱发副鼻窦炎,过敏体质者需格外关注。
4.生活方式因素:成人中,长期吸烟、职业暴露于污染环境等可增加副鼻窦炎发病几率,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屏障,降低局部抵抗力。
三、临床表现
急性副鼻窦炎:患者多有鼻塞、流脓涕、头痛(部位因受累鼻窦不同而异,如上颌窦炎常表现为面颊部疼痛)、面部肿胀及发热等症状,起病较急,症状相对明显。
慢性副鼻窦炎:表现为长期鼻塞、流涕(多为黏脓性或脓性)、嗅觉减退,症状反复迁延不愈,对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儿童可能出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四、CT诊断特征
CT检查可清晰显示鼻窦黏膜增厚、窦腔积液、窦壁骨质有无吸收或增生等改变,通过CT能明确鼻窦炎症的范围(如单个鼻窦受累或多组鼻窦受累)、程度(黏膜增厚程度、窦腔积液量等),是诊断副鼻窦炎及评估病情的重要影像学依据。
五、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关注鼻塞对呼吸、睡眠及进食的影响,若出现长期流涕、面部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因副鼻窦炎影响生长发育,同时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
成人:有过敏史者要积极控制过敏状态,减少接触过敏原;吸烟人群应尽量戒烟,以降低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职业暴露于污染环境者需做好防护措施,降低炎症诱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