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引发的腰痛具隐痛胀痛且与劳累相关、疼痛集中在腰部两侧肌肉区域较弥散、呈间歇性发作、部分伴腰部活动轻度受限无神经受压表现、年龄中青年多见、性别无明显差异但特定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保持不良姿势人群及有腰部急性损伤未规范治疗人群易患且与长期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一、疼痛性质特点
腰肌劳损引发的腰痛多为隐痛、胀痛,疼痛程度时轻时重。一般在劳累后(如久坐、久站、长时间弯腰劳作等)疼痛加重,而休息后可得到一定缓解,这种疼痛具有明显的劳累相关性,即与腰部活动量呈正相关。例如,一项临床研究显示,约70%的腰肌劳损患者在过度劳累后腰痛症状会明显加剧,休息后逐步减轻。
二、疼痛部位特点
疼痛主要集中在腰部两侧的肌肉区域,范围相对广泛,并非局限于某一固定点。患者可感觉腰部深层肌肉有酸胀、钝痛等不适感,有时疼痛会向臀部等邻近部位放射,但一般不会像腰椎间盘突出症那样有典型的放射性下肢痛。通过体格检查可发现腰部两侧肌肉有压痛,且压痛区域较弥散。
三、时间特点
腰痛具有间歇性发作的特点,并非持续不间断。在长期不良姿势(如长期伏案、弯腰驼背等)或过度劳累后,疼痛会逐渐显现,随着休息或适当调整姿势,疼痛可缓解,但若再次处于诱发因素下,疼痛又会复发。例如,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群,每日久坐后腰部易出现隐痛,起身活动后可有所减轻,但次日久坐时仍可能重复出现类似症状。
四、伴随症状及活动受限特点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腰部活动轻度受限,尤其是前屈、后伸、旋转等动作时,因腰部肌肉紧张或损伤,活动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同时,通常不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神经受压表现,这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相鉴别。
五、不同人群的特点体现
年龄方面:中青年人群较为多见,这与该年龄段人群常存在长期不良生活或工作姿势、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如年轻体力劳动者或长期伏案的办公族。
性别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或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的女性相对更易罹患腰肌劳损进而出现腰痛。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体育锻炼、姿势不良(如弯腰驼背、脊柱侧弯等)的人群,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引发腰肌劳损及相应腰痛;而有长期腰部急性损伤史且未得到规范治疗恢复的人群,也更易因慢性修复不良出现腰肌劳损性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