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管理需据病情调整饮食,肾功能正常时适当增优质蛋白,肾功能不全则限优质低蛋白,严控盐分与水分摄入;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渐增轻度活动;密切关注尿量、水肿及血压变化;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防感染;家长陪伴医护沟通以缓解患儿心理情绪。
一、饮食管理
小儿患肾病时,饮食需根据病情调整。若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伴低蛋白血症患儿,肾功能正常者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牛奶、鱼肉等,以补充机体丢失的蛋白质;但当肾功能不全时,则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选择优质低蛋白食物。同时,要严格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一般不超过2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等高盐食物,以防加重水肿。此外,还需注意控制水分摄入,根据尿量调整,一般尿量较多时水分限制可适当放宽,尿量减少时需严格限制水分,避免加重水肿。
二、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肾病患儿需卧床休息,以减少肾脏负担,促进病情恢复。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劳累。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以患儿不感到疲劳为宜,防止因过度劳累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
三、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儿尿量变化,正常小儿每日尿量因年龄而异,如婴幼儿每日尿量约400~600毫升,学龄前儿童约600~800毫升,学龄儿童约800~1400毫升,若尿量明显减少或增多需及时就医。还要留意水肿情况,观察眼睑、下肢等部位是否有水肿及水肿程度变化。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小儿正常血压范围随年龄有所不同,一般收缩压=80+(年龄×2)mmHg,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若血压升高需警惕高血压相关并发症。
四、预防感染
肾病患儿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丢失,免疫力降低,易发生感染。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换气。避免带患儿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教导患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物等。若出现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感染加重肾病病情。
五、心理关怀
小儿患肾病后可能因住院治疗、身体不适等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家长要多陪伴患儿,给予心理安抚,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医护人员也应与患儿建立良好沟通,用温和的态度和患儿交流,增强其治疗信心,营造轻松的治疗氛围,助力患儿身心健康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