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鼻窦炎分急性与慢性,病因包括感染、鼻腔结构异常、过敏,急性表现鼻塞脓涕伴头痛等全身症状,慢性有持续鼻塞等,诊断通过病史症状评估、鼻内镜、影像学,治疗急性以抗感染等对症为主,慢性有药物、鼻腔冲洗、手术,特殊人群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等,孕妇用药谨慎,老年人评估肝肾功能选影响小药物。
一、副鼻窦炎定义与分类
副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按病程分为急性副鼻窦炎与慢性副鼻窦炎。急性副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病程通常<12周;慢性副鼻窦炎常因急性反复发作、鼻窦引流不畅等导致,病程>12周。
二、病因分析
(一)感染因素
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上呼吸道感染后病原体易蔓延至鼻窦引发炎症。
(二)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鼻腔结构异常可阻碍鼻窦引流,增加副鼻窦炎发生风险。
(三)过敏因素
过敏性鼻炎患者因鼻黏膜水肿,易导致鼻窦引流受阻,诱发副鼻窦炎。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副鼻窦炎
表现为鼻塞、大量脓涕,可伴头痛(如前额、面颊部疼痛)、局部压痛,全身症状可见发热、乏力等。
(二)慢性副鼻窦炎
主要有持续鼻塞、黏脓性鼻涕、嗅觉减退,部分患者可伴头昏、记忆力下降等。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与症状评估
详细询问病程、诱因及症状特点。
(二)鼻内镜检查
观察鼻腔黏膜情况,判断有无鼻窦开口阻塞等。
(三)影像学检查
鼻窦CT可清晰显示鼻窦黏膜增厚、积液等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
五、治疗原则
(一)急性副鼻窦炎
以抗感染为主,可选用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同时辅以鼻腔冲洗等对症处理。
(二)慢性副鼻窦炎
1.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黏膜炎症水肿,黏液促排剂促进鼻窦分泌物排出。
2.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存在明显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可考虑手术纠正结构异常、改善鼻窦引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副鼻窦炎需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鼻腔冲洗,避免滥用抗生素,用药时需充分考虑儿童肝肾功能发育特点,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
(二)孕妇
孕妇患副鼻窦炎时用药需谨慎,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优先考虑局部治疗,如鼻腔冲洗等。
(三)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治疗时需评估肝肾功能,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