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血正常时尿常规可存异常需关注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红细胞形态分析并监测肾功能,血正常时仍有肾外表现及肾脏相关表现如水肿等,治疗依尿蛋白等个体化调整,需定期复查相关项目,儿童、老年及妊娠期患者有各自特殊注意要点。
一、实验室检查相关情况
紫癜性肾炎血正常时,尿常规检查仍可能存在异常,如尿蛋白阳性、尿红细胞计数增多等。需关注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其数值可反映肾脏损伤程度,若尿蛋白持续阳性且定量较高,提示肾脏病变可能处于活动期;尿红细胞形态分析有助于判断血尿来源,若以畸形红细胞为主,多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与紫癜性肾炎肾脏受累相关。同时,还需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评估肾脏滤过功能。
二、临床表现表现
血正常时,患者仍可能存在肾脏相关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有皮肤紫癜、关节疼痛、腹痛等肾外表现,肾脏方面可出现水肿(如眼睑、下肢水肿)、血压波动等情况。水肿程度与尿蛋白丢失量相关,尿蛋白丢失越多,水肿可能越明显;血压波动可能因肾脏受损导致水钠潴留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引起,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三、治疗要点
血正常时治疗需依据尿蛋白等情况个体化调整。若尿蛋白较多,可能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尿蛋白漏出;若出现肾功能异常等情况,需进一步评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必要时调整药物种类或给予保护肾脏功能的药物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临床诊疗规范,避免自行用药。
四、随访监测
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项目,一般建议每1-3个月复查一次,通过动态观察指标变化,及时了解病情进展,以便调整治疗方案。例如,若尿蛋白定量较前增加,需考虑是否调整治疗策略;若肾功能指标出现异常趋势,需深入排查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处理。
五、特殊人群注意
儿童患者: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评估肾脏功能对药物的代谢及耐受情况,因儿童处于生长阶段,药物使用及病情监测需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避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老年患者:要注意基础疾病对肾脏的影响,由于老年人肾功能生理性减退,监测肾功能变化时需考虑其特殊生理状态,调整随访频率和检查项目,更细致地观察肾脏功能微小变化。
妊娠期女性患者:需权衡治疗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谨慎选择治疗方案,监测母婴双方健康状况,在保障孕妇病情控制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对胎儿的不良影响,遵循母婴安全优先的原则进行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