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表现有消化系统的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及全身的疲劳乏力、面色萎黄、肢体浮肿,调理可饮食吃具健脾作用的山药薏米红枣等、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中医可针灸足三里脾俞等穴位、推拿按摩揉按腹部,儿童避免过度喂养、老年人注意腹部保暖、女性经期饮食温热、妊娠合理饮食、产后休息补健脾食物。
一、脾虚的症状
(一)消化系统相关表现
1.食欲不振:患者进食量较正常减少,因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无力,导致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进而出现食欲下降。
2.腹胀:多表现为腹部胀满不适,尤其进食后加重,此乃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水谷,致使气滞于腹所致。
3.大便溏稀:大便质地稀薄,排便次数可能增多,系脾虚不能固摄水液,水湿下注肠道引发。
(二)全身表现
1.疲劳乏力:患者感身体疲倦,活动耐力下降,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成不足,无法濡养机体。
2.面色萎黄:面部皮肤失去正常红润色泽,呈现萎黄状态,与气血不足相关,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
3.肢体浮肿:尤其晨起时眼睑浮肿较为常见,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泛溢肌肤而致。
二、脾虚的调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
宜食用具健脾作用之食物,如山药,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补脾养胃,可煮粥、炖汤等;薏米为健脾利湿佳品,可煮成薏米粥;红枣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血,可适量食用红枣或用红枣煮粥。
(二)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夜间为脏腑修复时段,睡眠不足会影响脾胃功能,充足睡眠有助脾胃功能恢复。
2.适当运动:可进行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适度运动能促进脾胃气机运化,增强脾胃功能,但运动需依自身情况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三)中医调理
1.针灸:可选足三里、脾俞等穴位针刺,足三里为强身健体要穴,可调理脾胃;脾俞为脾脏背俞穴,针刺可调节脾脏功能。
2.推拿按摩:可选择揉按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按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能促进胃肠蠕动,助脾胃运化。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避免过度喂养,饮食需易于消化,保证营养均衡,因儿童脾胃功能未发育完善,过度喂养易损伤脾胃。
老年人: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加重脾虚症状,因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对外界寒冷刺激更敏感。
女性:月经期间饮食宜温热,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妊娠期间需合理饮食,防因脾虚致消化不良影响胎儿营养吸收;产后要注意休息,适当补充健脾食物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