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副鼻窦炎是真菌侵入鼻窦引发的炎症性疾病,病因有免疫力低下人群及鼻窦解剖结构异常、长期滥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局部因素,临床表现包括局部鼻塞流涕等及免疫力严重低下者的全身症状,诊断靠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真菌学检查,治疗原则为手术清除病灶及管理基础疾病,儿童患者诊断需谨慎操作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脏器功能并术后加强护理等。
一、定义
真菌副鼻窦炎是由真菌侵入鼻窦引发的炎症性疾病,真菌可在鼻窦内定植、繁殖并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及组织损害。
二、病因分析
1.免疫力因素: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或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机体抵御真菌能力减弱,易罹患真菌副鼻窦炎;儿童因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若存在基础疾病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局部因素:鼻窦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窦窦口狭窄等)可导致鼻窦引流不畅,为真菌滋生创造条件;长期滥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也会破坏鼻腔鼻窦正常菌群平衡,利于真菌生长。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常见鼻塞、流涕(可为脓性、黏液性或血性)、面部胀痛或压迫感、头痛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局部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病变。
2.全身表现:免疫力严重低下者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若真菌扩散至全身,还可引发相应系统的感染表现。
四、诊断手段
1.鼻内镜检查:直观观察鼻窦内病变情况,可见鼻窦黏膜充血、肿胀,有脓性分泌物或真菌团块等。
2.影像学检查:鼻窦CT是重要诊断依据,可见鼻窦内高密度影、钙化灶等,部分病例可见鼻窦骨质吸收或破坏。
3.真菌学检查:通过鼻窦分泌物涂片或组织病理检查找到真菌菌丝或孢子,可明确真菌种类,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五、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通过鼻内镜手术清除鼻窦内真菌病灶及病变组织,恢复鼻窦引流。
2.基础疾病管理:对于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以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利于疾病恢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且解剖结构特殊,诊断时需谨慎操作,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通过改善鼻腔通气等物理方法缓解症状,避免滥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药物。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手术及药物选择需兼顾基础疾病情况,术后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恢复情况,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