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后紫癜与免疫介导炎症密切相关机制含免疫复合物等,临床表现有皮肤紫癜及慢性肾炎相关表现,诊断靠病史实验室等检查,治疗兼顾两者,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因机制
慢性肾炎后出现紫癜多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引发血管炎,进而导致皮肤紫癜出现,同时影响肾脏,加重慢性肾炎病情。其机制涉及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细胞因子网络异常等,大量研究证实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是关键环节,如《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文献指出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的炎症反应贯穿疾病发展过程。
二、临床表现特点
患者可出现对称性分布于下肢等部位的皮肤紫癜,颜色从暗红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同时伴随慢性肾炎相关表现,如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蛋白等血尿、蛋白尿症状,部分患者有水肿、血压升高等情况。儿童患者可能在皮肤紫癜出现时易忽视肾炎相关表现,需加强监测;不同患者因个体差异,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不一。
三、诊断要点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慢性肾炎病史及紫癜出现时间等。实验室检查中,尿常规检查是重要依据,可发现红细胞、蛋白等;肾功能检查如肌酐、尿素氮等可评估肾脏功能状态;免疫学检查可能发现自身抗体异常,如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异常,需综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并与其他原因导致的紫癜性肾炎等疾病鉴别。
四、治疗原则
治疗需兼顾慢性肾炎与紫癜,对于紫癜相关血管炎,可根据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抗炎,同时针对慢性肾炎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等。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变化,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药物选择需考虑患者整体情况,儿童患者需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方案,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方案,严格权衡药物利弊,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能影响儿童身高、骨代谢等,需定期监测身高、骨密度等指标,同时关注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2.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密切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因免疫功能低下感染风险增加,需预防感染,关注营养状况,保证充足营养支持恢复。
3.女性患者:生育期女性需告知治疗药物对妊娠的潜在影响,病情稳定且药物调整至相对安全状态后再考虑妊娠,同时关注月经变化及相关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