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分为一期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二期正常白蛋白尿期、三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即微量白蛋白尿期、四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及五期肾衰竭期,老年患者肾功能随年龄减退患糖尿病肾病时恶化风险高需密切监测并严格控糖血压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风险增加需更严控糖血压及监测肾脏指标,儿童糖尿病患者患肾病需关注生长发育与肾功能进展并严格控糖及定期评估肾功能来延缓肾病进展。
一、一期: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
此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GFR)显著升高,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这是由于糖尿病初期,高血糖刺激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亢进,肾脏处于代偿性肥大状态,一般通过肾脏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肾脏体积较正常增大。
二、二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20μg/min或<30mg/24h),但运动后UAER可升高。肾小球病理可见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此期临床多无明显症状,需通过尿白蛋白检测才能发现早期肾脏结构变化。
三、三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期)
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或30~300mg/24h),血压可轻度升高。肾脏病理出现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患者可能开始出现轻度蛋白尿相关的潜在风险,但外观上仍可能无明显不适,需定期监测尿白蛋白水平。
四、四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UAER>200μg/min(或尿白蛋白排出量>300mg/24h),相当于尿蛋白定量>0.5g/d,患者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病理可见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患者可出现眼睑、下肢等部位水肿,血压控制难度增加。
五、五期:肾衰竭期
GFR明显下降,出现严重氮质血症,患者水肿、高血压、贫血等症状明显,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广泛硬化、荒废,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此期患者肾功能严重受损,需依赖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等)维持生命。
特殊人群提示
老年患者:肾功能本身随年龄减退,发生糖尿病肾病时肾功能恶化风险更高,需密切监测GFR、尿蛋白等指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避免肾毒性药物使用。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风险增加,妊娠期间需更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加强肾脏相关指标监测,以减少对母婴肾脏的不良影响。
儿童糖尿病患者:若发生肾病,需关注生长发育与肾功能进展,及时通过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评估肾脏功能,早期干预延缓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