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紫癜性肾炎是免疫球蛋白A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致皮肤紫癜伴肾脏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感染、过敏原接触可诱发,有肾外如皮肤紫癜等及肾内如血尿等表现,可通过病史、实验室检查诊断需鉴别,治疗分一般和药物,多数预后好部分重症可进展,需避免诱因、定期监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并基础病要积极控制并谨慎用药。
一、定义
成人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时的临床综合征,由免疫球蛋白A(IgA)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所致,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伴肾脏损害,如血尿、蛋白尿等。
二、病因
1.感染因素:链球菌等细菌感染、病毒(如乙肝病毒等)感染可能诱发,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激活,导致IgA沉积于肾小球。2.过敏原接触:食物(如鱼虾、蛋类)、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接触可引发过敏反应,进而累及肾脏。
三、临床表现
1.肾外表现:皮肤出现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可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2.肾内表现:主要有血尿(肉眼或镜下)、蛋白尿,部分患者出现水肿、高血压,严重时可进展为肾功能不全,出现少尿、无尿等。
四、诊断
1.病史与临床表现:有皮肤紫癜病史,同时出现肾脏损害相关表现。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见血尿、蛋白尿;血清IgA水平可能升高;肾活检可见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是确诊的金标准。3.鉴别诊断:需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等相鉴别,通过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及肾活检等明确。
五、治疗
1.一般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休息,有水肿者限制水钠摄入。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以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六、预后
多数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经规范治疗预后较好,肾功能可维持稳定;但部分重症患者可能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需长期随访监测。
七、注意事项
1.避免诱因:成人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预防感染,如注意个人卫生、流感季节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等。2.定期监测: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动态评估肾脏功能及病情变化。3.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适量运动,维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以利于病情控制。4.特殊人群提示:成人患者若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积极控制基础病,遵循多学科联合治疗原则,密切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及对肾脏的影响,用药时需谨慎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