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高发于50-70岁男性,长期吸烟、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是高危因素;病理类型主要有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临床表现有局部的血尿、腰痛、腹部肿块及全身的发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副瘤综合征;诊断靠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血常规、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晚期可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一、发病情况
年龄与性别:肾癌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高发年龄在50-70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长期吸烟是肾癌的高危因素,吸烟人群患肾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患肾癌的几率可能增加,另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芳香族碳氢化合物、重金属等也与肾癌发病相关。
二、病理类型
透明细胞癌:约占肾癌的70%-80%,癌细胞呈多角形,胞质透明或颗粒状,核小而深染。
乳头状肾细胞癌:约占10%-15%,癌细胞呈立方或矮柱状,排列成乳头状结构。
嫌色细胞癌:约占5%,癌细胞大小不一,胞质淡染或呈嗜酸性,细胞膜明显。
三、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称为肾癌的“三联征”。血尿常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腰痛多为钝痛或隐痛,是肿瘤生长牵张肾包膜或侵犯周围组织所致;腹部肿块多为肿瘤较大时可触及的腹部包块。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可能是肿瘤坏死物质吸收引起,消瘦和乏力与肿瘤消耗、营养不良等有关。还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副瘤综合征,如红细胞增多症、高钙血症等。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肾脏的占位性病变;CT检查对肾癌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大小、部位、有无侵犯周围组织等情况;磁共振成像(MRI)对于鉴别诊断等有一定帮助。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发现是否有红细胞增多等情况,血生化检查能了解肾功能以及血钙等指标是否异常。
五、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是肾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和保留肾单位手术等,对于早期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在适当选择患者的情况下可以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保留部分肾脏功能。
其他治疗:对于晚期肾癌,可能会采用靶向治疗药物等进行治疗,靶向药物可以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发挥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免疫治疗也是晚期肾癌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