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的尿常规指标中尿蛋白阳性提示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异常多为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功能指标里血清肌酐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尿素氮可辅助评估肾功能;免疫学指标部分患者补体C3可能降低,免疫球蛋白可辅助判断免疫炎症反应;肾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并知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儿童患者需尤关注红细胞形态和定期监测肾功能且肾活检需谨慎,女性患者要与其他疾病鉴别并结合生理因素,既往有病史者需更频动态监测相关指标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一、尿常规指标及意义
1.尿蛋白:是紫癜性肾炎重要指标之一,尿蛋白阳性提示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蛋白漏出。定量检查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更精准反映尿蛋白丢失程度,若数值持续升高可能提示病情活动或加重。
2.红细胞: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常见,多为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异常(如畸形红细胞为主)提示红细胞通过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变形,是紫癜性肾炎肾小球受累的重要证据。
二、肾功能指标及意义
1.血清肌酐(Scr):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情况下Scr相对稳定,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Scr才会升高,可用于评估肾功能受损程度。
2.尿素氮(BUN):虽受饮食等多种因素影响,但也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尿素氮可升高。
三、免疫学指标及意义
1.补体C3、C4:部分紫癜性肾炎患者补体C3可能降低,补体系统激活参与了肾脏损伤过程,监测补体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活动及免疫状态。
2.免疫球蛋白:少数患者免疫球蛋白可能出现异常,如IgA等,可辅助判断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情况。
四、肾活检相关指标及意义
1.病理类型:通过肾活检可明确肾小球病变的病理类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不同病理改变,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2.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可通过公式估算,能更准确评估整体肾功能情况,动态监测eGFR变化有助于了解肾功能进展或恢复态势。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紫癜性肾炎在监测尿常规时需尤其关注红细胞形态,因其肾小球源性血尿特点明显,且要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及时发现肾功能早期变化;同时肾活检需谨慎评估风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女性患者:需注意与其他女性泌尿系统疾病鉴别诊断,监测指标时要结合月经等生理因素可能对尿常规等指标的干扰,综合判断紫癜性肾炎病情。
有既往病史患者:既往有紫癜性肾炎病史者要更频繁动态监测上述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复发或进展迹象,以便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