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慢性肾炎是指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发现的肾小球肾炎,病因与免疫介导炎症反应、遗传、感染、自身免疫紊乱等相关,临床表现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诊断通过病史采集、实验室及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及影像学辅助,对孕妇可加重病情增妊娠高血压风险,对胎儿致生长受限、早产等,治疗以保障母婴安全为核心,监测相关情况,采取支持治疗或必要时终止妊娠制定个体化方案。
一、定义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是指女性在妊娠前已存在肾小球肾炎,或妊娠20周前首次发现并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可轻可重,病理类型多样,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不同病理改变类型。
二、病因
其发病主要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易感性,此外,感染(如细菌、病毒等感染)、自身免疫紊乱等也可能参与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进而在妊娠状态下影响母婴健康。
三、临床表现
1.蛋白尿:尿液中可检测到蛋白质,程度不一,轻者尿蛋白量较少,重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2.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红细胞,肉眼血尿则可直观看到尿液颜色发红。3.水肿:多从眼睑、下肢等部位开始出现水肿,妊娠状态下可能因水钠潴留等因素使水肿加重。4.高血压:血压可高于正常范围,妊娠合并慢性肾炎患者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增加,血压升高可能进一步影响肾脏功能及母婴循环。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孕前是否有肾脏相关不适表现、既往肾脏疾病史等。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尿、血尿等异常;肾功能检查可发现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异常,反映肾脏滤过功能情况;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准确评估蛋白尿程度。3.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等检查可了解肾脏形态、大小等情况,辅助判断肾脏病变情况,需与妊娠生理状态下的肾脏变化相鉴别。
五、对妊娠的影响
1.对孕妇的影响:妊娠可能加重慢性肾炎病情,增加肾功能恶化风险,同时显著提高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概率,进而影响孕妇的生命健康。2.对胎儿的影响:易导致胎儿生长受限,使胎儿体重低于同孕周正常胎儿;增加早产、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和预后。
六、治疗原则
以保障母婴安全为核心目标,密切监测孕妇肾功能、血压、胎儿生长发育等情况。一般采取支持治疗措施,如适当限制盐分摄入以减轻水肿,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并进行必要的血压管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必要时可能需要适时终止妊娠来保障母婴健康,治疗过程中需综合权衡母儿双方的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