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具多系统受累特点皮肤有典型紫癜肾脏受累表现多样病理改变主要在肾小球有微小病变型等多种类型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见红细胞蛋白尿等肾功能早期多正常进展可异常免疫学检查IgA可升高等儿童常在皮肤紫癜后数周内出现肾脏受累需密切监测成人皮肤紫癜与肾脏表现时间间隔不固定需排查其他继发性肾病有基础病史人群病情复杂需综合制定方案并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一、临床表现
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系统受累特点,首先皮肤表现为典型紫癜,多出现于双下肢伸侧及臀部,呈对称性分布,为大小不等的瘀点或瘀斑,可略高出皮肤表面,部分可融合成片;肾脏受累时表现多样,轻者仅尿检异常,可见镜下血尿或(和)蛋白尿,重者可出现肉眼血尿、大量蛋白尿,进而导致水肿(多从眼睑、下肢开始)、高血压,甚至肾功能损害,出现少尿、肌酐升高等。
二、病理类型
紫癜性肾炎的病理改变主要在肾小球,依据国际儿童肾脏病学会(ISKDC)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微小病变型: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电镜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2.系膜增生型: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不同程度增生,免疫荧光可见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于系膜区;
3.局灶节段性增生或硬化型:光镜下可见部分肾小球节段性病变,如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袢硬化等;
4.膜性肾病型: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免疫荧光显示IgA等沉积;
5.新月体肾炎型:光镜下可见较多肾小球出现新月体,病情进展较快,预后相对较差。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是重要检查手段,可见红细胞(镜下或肉眼血尿)、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增高,提示存在蛋白尿情况;
2.肾功能检查:早期肾功能多正常,病情进展出现肾功能损害时,血肌酐、尿素氮可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3.免疫学检查:血清IgA水平可升高,补体C3多正常,部分患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可升高,提示近期可能有链球菌感染史。
四、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患者:常在皮肤紫癜出现后1~4周内出现肾脏受累表现,需密切监测尿常规,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病变可能影响其远期肾功能,应尽早规范诊治;
成人患者:皮肤紫癜与肾脏表现的时间间隔可能不固定,需注意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继发性肾脏疾病可能,同时成人对血压、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的耐受与儿童不同,需更关注血压控制及肾功能进展情况;
有基础病史人群:若本身存在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病史,出现紫癜性肾炎时病情可能更复杂,需综合基础病情况制定诊疗方案,且要警惕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