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分为非侵袭性与侵袭性,非侵袭性含真菌球型及变应性,真菌球型多局限鼻窦,变应性伴过敏表现,侵袭性病情重可侵周围组织全身;病因主要是真菌在鼻窦定植繁殖,局部解剖异常、长期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等易促使真菌滋生;临床表现非侵袭性有鼻塞流涕头痛等局部症状全身不明显,变应性伴过敏表现,侵袭性有局部及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诊断靠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治疗非侵袭性多手术清除病灶恢复引流,侵袭性需手术联合抗真菌药;特殊人群中儿童手术操作轻柔术后防感染等,老年人评估基础病术前控病术后护理营养,糖尿病患者严格控血糖助恢复防复发。
一、分类情况
1.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包括真菌球型及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真菌球型多局限于鼻窦内,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与变态反应有关。
2.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病情相对严重,可侵犯周围组织甚至全身。
二、病因分析
主要是真菌在鼻窦内定植、繁殖,常见的致病真菌有曲霉菌等,局部解剖结构异常、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状态等因素易促使真菌滋生引发鼻窦炎。
三、临床表现特点
1.非侵袭性:患者多有鼻塞、流涕、头痛等局部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真菌球型者鼻窦内可见真菌团块,变应性者常伴有过敏相关表现如鼻痒、打喷嚏等。
2.侵袭性:除有鼻塞、脓血涕等局部症状外,还可出现发热、乏力、面部肿胀、眼部受累相关症状(如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等),严重时可累及颅内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四、诊断方法
1.鼻内镜检查:可观察鼻窦内情况,如有无真菌团块、黏膜病变等。
2.影像学检查:鼻窦CT可见鼻窦内高密度影、骨质破坏等表现,MRI对软组织病变显示更清晰。
3.病理活检: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可发现真菌菌丝等。
五、治疗方式
1.非侵袭性:多采用手术治疗,通过鼻内镜手术清除鼻窦内真菌病灶,恢复鼻窦引流。
2.侵袭性:需手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手术要尽可能广泛清除病灶,抗真菌药物根据真菌种类选择合适药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手术时需格外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周围组织,术后要密切观察恢复情况,因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同时关注其生长发育影响。
2.老年人:需评估基础疾病情况,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前要控制基础疾病稳定,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等老年常见并发症,恢复过程中要注意营养支持。
3.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繁殖,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病情恢复及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