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性肾病是因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致尿酸盐结晶沉积肾脏致肾结构功能受损的疾病,急性型多因短期内血尿酸剧升致肾小管等尿酸结晶沉积引发急性尿路梗阻,慢性型是长期高尿酸致肾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相关影响因素有中老年因代谢减退易发病、男性因嘌呤代谢等发病多、不良生活方式致尿酸高、有痛风史或肾基础病者风险高。
一、定义阐释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致使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过量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组织,进而引发肾脏结构与功能受损的一类肾脏疾病。其核心是尿酸盐结晶在肾脏内的异常沉积所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
二、病理分型及特点
(一)急性尿酸性肾病
多是短期内血尿酸急剧大幅升高,大量尿酸结晶在肾小管、集合管内迅速沉积,造成急性尿路梗阻。常见于肿瘤溶解综合征等情况,短时间内尿酸生成异常增多,超出肾脏排泄能力,大量尿酸结晶堵塞尿路,可表现为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相关表现,其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与短时间内尿酸水平的剧烈波动密切相关。
(二)慢性尿酸性肾病
是长期高尿酸血症状态下,尿酸盐缓慢沉积于肾间质,逐步引起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病理改变。随着时间推移,肾脏的滤过功能和重吸收功能逐渐受到影响,患者可能逐渐出现夜尿增多、蛋白尿等表现,病情呈慢性进展态势,与长期高尿酸血症未得到有效控制密切相关,年龄上中老年人群因代谢功能相对减退等因素更易受其影响,男性由于嘌呤代谢特点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对更易发生高尿酸血症进而引发慢性尿酸性肾病。
三、相关影响因素
(一)年龄因素
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病,但中老年人群机体代谢功能有所减退,尿酸排泄能力相对下降,更易出现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而增加尿酸性肾病的发病风险。
(二)性别因素
一般而言男性发病多于女性,这与男性的嘌呤代谢特点以及生活方式等有关,男性往往存在更高的嘌呤摄入风险,如过量食用高嘌呤食物(像动物内脏、海鲜等)、饮酒等,这些因素会使男性血尿酸升高的几率增大,进而提升尿酸性肾病的发病可能性。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影响因素,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酗酒等会导致血尿酸生成增多;而运动过少、肥胖等情况又可能影响尿酸的排泄,从而使得血尿酸水平升高,增加尿酸性肾病的发生风险。
(四)病史因素
有痛风病史的人群,其体内尿酸代谢紊乱情况更为突出,发生尿酸性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本身存在肾脏基础疾病的人群,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已有所受损,对尿酸盐沉积的耐受能力下降,也更容易引发尿酸性肾病,此类人群需格外注重血尿酸的监测与肾脏功能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