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因免疫复合物沉积致肾小球滤过膜屏障破坏引发蛋白尿,夜间因代谢等因素致损伤加剧出现夜间蛋白尿,监测要点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压监测,治疗原则为控制免疫炎症、保护肾脏、血压管理,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关注生长选影响小药物,老年用药谨慎监测肾功,女性妊娠需病情稳定评估,不良生活方式人群要劝导戒烟限酒建健康生活方式辅助控蛋白尿改善预后。
一、蛋白尿产生机制
紫癜性肾炎由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发炎症反应,破坏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与机械屏障。夜间人体代谢及血流动力学等因素变化,可能使炎症对滤过膜的损伤影响加剧,导致蛋白质更容易通过受损的滤过膜漏出,即出现夜间蛋白尿,本质是免疫介导的肾脏炎症致滤过膜通透性异常改变所致。
二、监测要点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监测:准确收集24小时尿液,包括夜间尿液,通过检测尿中蛋白含量评估蛋白尿程度,若数值持续升高提示病情可能进展。2.肾功能检查:定期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肾脏滤过功能,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可能与蛋白尿导致的肾脏损伤相关。3.血压监测:高血压会加重紫癜性肾炎患者的蛋白尿,需密切监测血压,成人一般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儿童则根据年龄调整血压控制目标,通过调控血压减少蛋白尿漏出。
三、治疗原则
1.控制免疫炎症: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如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减轻肾小球炎症损伤,从而减少蛋白漏出。2.保护肾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选择对肾脏负担小的治疗方案,同时针对病情联合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一步控制免疫炎症,延缓肾脏病变进展。3.血压管理:积极调控血压,除使用降压药物外,还需从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配合,如限盐等,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以减少蛋白尿。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关注生长发育,治疗时优先选择对生长影响较小的药物,密切监测药物可能导致的生长迟缓等不良反应,定期评估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调整治疗方案。2.老年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退,用药时更需谨慎,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选择肾毒性低的药物,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对肾脏的影响,定期复查肾功能及尿常规等。3.女性患者:若有妊娠计划,需在病情稳定且经医生全面评估后进行,妊娠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增加蛋白尿及肾脏损伤风险,孕前需与医生充分沟通病情及妊娠风险。4.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吸烟饮酒会加重肾脏损伤,需劝导患者戒烟限酒,指导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辅助控制蛋白尿,改善肾脏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