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伤是各种内外因素致肝脏细胞结构破坏功能异常的病理状态,常见药物性(由各类药物致损)、酒精性(长期大量饮酒致)、病毒性(由肝炎病毒感染致)、自身免疫性(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肝脏组织致)肝损伤,儿童肝损伤与遗传代谢病、病毒感染等相关且肝脏更敏感,老年人因基础病多、用药多等易发生,女性药物性肝损伤风险有差异且特定疾病发生率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酗酒等增风险,健康生活方式可降风险,有肝脏基础病人群肝损伤复发或加重风险高需监测防护。
一、肝损伤的定义
肝损伤是指各种内外因素导致肝脏细胞结构破坏、功能异常的病理状态。肝脏作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当受到药物、酒精、病毒、自身免疫等因素侵袭时,肝细胞发生坏死、炎症反应等,进而影响肝脏正常代谢、合成、解毒等功能。
二、肝损伤的常见类型及诱因
(一)药物性肝损伤
由各类药物引起肝脏损害,如某些抗感染药物(抗结核药等)、抗肿瘤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等。药物可通过直接毒性作用或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
(二)酒精性肝损伤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酒精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肝细胞,引发炎症、脂肪变性等。
(三)病毒性肝损伤
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常见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病毒侵入肝细胞后,引发机体免疫反应攻击肝细胞,造成肝脏炎症坏死。
(四)自身免疫性肝损伤
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肝脏组织,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系统将肝细胞识别为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肝脏慢性炎症损伤。
三、不同人群肝损伤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儿童
儿童肝损伤可能与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等相关。儿童肝脏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毒素等更敏感,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肝毒性物质,如某些儿童禁用或慎用的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种类多,药物相互作用及肝毒性风险增加;同时肝脏代谢功能减退,对损伤的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肝损伤。
(三)女性
部分女性因激素水平波动等因素,药物性肝损伤风险可能有差异;此外,某些女性特定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生率可能与男性不同,需关注相关健康风险。
(四)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酗酒、不合理用药(滥用处方药或保健品)、高脂饮食等可增加肝损伤风险;而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适量运动、避免滥用药物等有助于降低肝损伤发生几率。
(五)病史因素
有肝脏基础疾病(如肝硬化、既往肝损伤病史)的人群,肝脏储备功能和修复能力下降,肝损伤复发或加重的风险更高,需定期监测肝脏状况并采取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