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由感染(如链球菌等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过敏原(食物、药物、花粉、尘螨等)引发,有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性分布等)、肾损害(血尿、蛋白尿等)表现,靠病史症状、尿检异常等诊断,实验室检查可见尿常规异常、肾功能指标异常等,肾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一般治疗是避过敏原、休息等,药物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儿童多数预后良好需监测发育等,成人预后稍差要控血压遵医嘱等。
一、定义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所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属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血尿、蛋白尿等。
二、病因
1.感染因素:链球菌等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如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后易诱发该病;病毒(如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参与发病。2.过敏原:食物(如鱼虾、蛋类等)、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等)、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通过免疫反应引发血管炎症,进而累及肾脏。
三、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多数患者有典型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呈对称性分布,分批出现,初为紫红色斑丘疹,可融合成片状,部分患者伴瘙痒。2.肾脏表现:可出现血尿(镜下或肉眼血尿)、蛋白尿,轻者仅尿检异常,重者可出现水肿、高血压,甚至肾功能不全。儿童患者肾脏受累相对常见且临床表现可能相对隐匿。
四、诊断
1.病史与症状:有皮肤紫癜病史,伴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等)。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见红细胞、蛋白尿;肾功能检查可提示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异常;血清IgA水平可能升高。3.肾活检:是明确病理类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常见病理类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五、治疗
1.一般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休息,有水肿者限制水钠摄入。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控制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适用于病情较重或激素抵抗的患者;同时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等。
六、预后
1.儿童患者:多数预后良好,约80%~90%患儿可在数月至数年内临床缓解,但需定期随访监测肾功能。2.成人患者:预后相对儿童稍差,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需长期关注病情变化。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用药时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可能肾损伤的药物。2.成人患者:要关注血压控制,严格遵医嘱规律用药,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防止加重肾脏负担,定期评估肾功能及尿蛋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