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中重度病例国外常用吗替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剂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减轻炎症,难治性领域探索抗CD20单克隆抗体清除B淋巴细胞,支持治疗按eGFR调整饮食控制蛋白摄入、用ACEI或ARB类药控血压,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且谨慎用药,有基础病史者需综合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免疫抑制剂应用
国外针对紫癜性肾炎中、重度病例常使用免疫抑制剂,例如吗替麦考酚酯,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其能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对控制蛋白尿等有一定作用,其作用机制基于对免疫系统中T、B淋巴细胞增殖的特异性抑制,相关研究显示使用吗替麦考酚酯的患者肾脏病理改善及蛋白尿减少情况优于部分传统治疗方案。
二、生物制剂探索
在难治性紫癜性肾炎领域,国外开展了生物制剂的研究,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研究热点之一。抗CD20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清除B淋巴细胞,而B淋巴细胞在紫癜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部分难治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经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后,蛋白尿减少、肾功能稳定,但需注意其可能带来的感染等不良反应风险,需严格评估患者状况后谨慎使用。
三、支持治疗要点
饮食调整: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进行饮食调节,当eGFR降低时,严格实施低蛋白饮食,一般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左右,同时保证足够热量摄入,以维持机体基本代谢需求,这一饮食方案依据是减少肾脏负担、延缓肾功能恶化的循证依据。
血压控制:国外强调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对于无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有蛋白尿的患者需控制在<125/75mmHg,通过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来实现,这些药物不仅能降压,还能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在紫癜性肾炎血压及肾功能保护方面的作用。
四、特殊人群考量
儿童患者: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仔细排查并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且经过临床验证的治疗方式,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
有基础病史患者:若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在治疗紫癜性肾炎时需综合评估。例如合并糖尿病的紫癜性肾炎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可能需要调整降糖方案,同时密切监测血糖、肾功能等指标,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依据是基础疾病与紫癜性肾炎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患者整体健康的影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