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钙化鼻窦炎是鼻窦内真菌感染伴钙盐沉积的疾病,病因包括局部鼻窦解剖异常、鼻腔局部用药致微生态失衡及全身免疫低下等人群易发病,临床表现有局部鼻塞流涕等及全身低热乏力等,诊断靠鼻内镜检查、鼻窦CT等影像学及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清除病变恢复引流为主并辅助治疗基础病等,特殊人群如儿童需评估全身状况等、老年人要评估脏器功能等、免疫低下人群需遵医嘱治疗及监测。
一、定义
真菌钙化鼻窦炎是鼻窦内真菌感染后伴随钙盐沉积的一种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鼻窦内真菌菌丝与钙盐等物质混合沉积。
二、病因
1.局部因素:鼻窦解剖结构异常(如鼻窦窦口狭窄、鼻中隔偏曲等)可导致鼻窦引流不畅,为真菌滋生创造条件;长期鼻腔局部用药(如不当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破坏鼻腔微生态平衡,增加真菌感染风险。
2.全身因素: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糖尿病患者等),机体对真菌的抵御能力减弱,易发生真菌性鼻窦炎并出现钙化。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常见鼻塞、流涕(可为脓性或黏脓性)、头痛、面部胀满感或压迫感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2.全身表现: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但多数患者全身症状不明显。
四、诊断方法
1.鼻内镜检查:可见鼻窦内有异常分泌物或肉芽组织,鼻窦开口可能被堵塞。
2.影像学检查:鼻窦CT是主要诊断手段,表现为鼻窦内高密度钙化影,伴鼻窦骨质吸收或增生等改变;MRI可辅助评估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病理活检:通过鼻内镜或手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见真菌菌丝及钙盐沉积,明确病变性质。
五、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目的是清除鼻窦内病变组织及钙化物质,恢复鼻窦引流。根据病变范围可选择内镜鼻窦手术等术式。
2.辅助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改善免疫状态;若合并严重真菌感染,可能需辅助抗真菌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选择药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者手术需充分评估全身状况及手术耐受性,术后需密切观察鼻腔恢复情况,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感染复发,同时关注其生长发育受病变及治疗的影响。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术后需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关注基础疾病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此类人群术后易发生感染复发,需严格遵医嘱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定期复查,密切监测鼻窦病变情况,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导致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