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慢性损伤引发的炎症,病因包括急性腰扭伤未彻底修复、长期腰部过度负荷或不良姿势、腰椎结构异常、长期寒冷潮湿环境,临床表现有腰部隐痛反复发作等,诊断需问询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非药物干预为主,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等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要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期固定姿势、加强腰部锻炼、注意腰部保暖。
一、定义明晰
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慢性损伤引发的炎症,属临床常见腰部疼痛病症,多由急性腰扭伤未彻底修复、长期腰部过度负荷或不良姿势等因素导致。
二、病因解析
1.急性损伤未愈:急性腰扭伤后若未得到规范彻底治疗,损伤组织修复不全,反复损伤可致慢性炎症积累。2.过度负荷与姿势不当:长期从事弯腰劳作(如搬运工)或久坐久站等不良姿势,使腰部肌肉持续紧张、受力不均,易引发劳损。3.腰椎结构异常:先天腰椎畸形(如腰椎骶化)或后天退变,可改变腰部力学结构,增加肌肉劳损风险。4.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腰部肌肉血管收缩,局部缺血缺氧,易诱发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1.腰部疼痛特征: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缓解,部分患者疼痛随气候变化波动。2.活动受限:早期腰部活动多无明显受限,病情进展时前屈、后伸、侧弯等活动范围减小。3.固定压痛点:可在骶棘肌处、髂嵴后部等部位触及固定压痛。
四、诊断要点
1.病史问询:了解腰部外伤史、工作生活姿势及劳累情况。2.体格检查:观察腰部有无畸形、压痛及肌肉紧张状况。3.影像学检查:X线排查腰椎骨折、肿瘤等病变,MRI可明确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病变。
五、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为主:
充分休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
物理治疗,如热敷、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康复锻炼,通过小飞燕、五点支撑法等增强腰部肌肉力量。2.药物谨慎使用:一般不优先药物治疗,若需止痛,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遵循安全用药原则。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肌肉骨骼功能退化,应避免长时间弯腰劳作,选择具腰托的座椅维持腰部生理曲度,加强保暖防肌肉痉挛。2.儿童:需纠正不良坐姿站姿,避免过早重体力活动,关注脊柱发育,早期干预潜在腰部力学问题。3.孕期女性:随孕周增加腰部负荷加重,需注意休息,可适度开展孕期腰部保健运动减轻腰部压力。
七、预防举措
1.保持正确姿势:站立收腹挺胸,坐位时腰部挺直、座椅配腰托。2.避免长期固定姿势:定时起身活动腰部,缓解肌肉紧张。3.加强腰部锻炼:坚持游泳、慢跑等运动,增强腰部肌肉力量。4.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致肌肉痉挛,可通过增添衣物等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