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肝功能异常可由妊娠剧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毒性肝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引起,评估需检测肝功能指标并排查病因,妊娠剧吐相关的要纠正电解质紊乱,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需监测胆汁酸并在多科协作下用药及监护胎儿,病毒性肝炎要评估病毒载量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需立即住院,高龄孕妇需更密切监测管理,有基础肝病病史孕妇要提前评估并多科合作制定方案,一般孕妇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处理肝功能异常。
一、怀孕期间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
怀孕期间肝功能异常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妊娠剧吐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及代谢紊乱、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妊娠剧吐时,因长期呕吐致营养缺乏及酮症酸中毒等可影响肝功能;ICP主要与雌激素水平升高相关,表现为胆汁酸升高伴肝功能异常;病毒性肝炎则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发肝脏炎症损伤。
二、评估检查要点
1.肝功能指标检测: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损伤程度及胆红素代谢情况。一般ALT、AST升高提示肝细胞受损,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胆汁淤积或肝细胞性黄疸等相关。
2.病因排查:进行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检测以明确是否为病毒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病;结合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排查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特殊情况。
三、处理原则
1.妊娠剧吐相关肝功能异常:需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物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待呕吐缓解后肝功能多可逐渐恢复。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监测胆汁酸水平,若胆汁酸明显升高,需在产科和肝病科密切协作下,必要时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改善胆汁淤积情况,同时加强胎儿监护,观察有无胎儿窘迫等情况。
3.病毒性肝炎:若为乙肝,需评估病毒载量,必要时在分娩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丙肝则需综合评估病情,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尽量减少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
4.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属严重妊娠并发症,需立即住院治疗,密切监测母儿情况,必要时终止妊娠以挽救母胎生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妊娠相关肝脏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需更密切监测肝功能及相关指标,加强孕期管理,及时发现异常并干预。
有基础肝病病史孕妇:如既往有慢性肝病,需提前评估肝病严重程度,孕期加强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监测,肝病科与产科紧密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孕期保健及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保障母胎安全。
一般孕妇:孕期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避免滥用药物,定期进行产检,尤其是肝功能等相关检查项目,以便早期发现肝功能异常并及时处理。